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纳米限域催化”等一批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国产首艘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水下滑翔机等“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
8月11日,辽宁省委宣传部召开“辽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了辽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情况。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孝媛摄
科技创新结硕果
十年来,基础研究成效显著。2021年辽宁省R&D经费支出600亿元左右,比2012年提高35.4%。“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纳米限域催化”等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十年来,战略科技实现突破。国产首艘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水下滑翔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为国家所需贡献了力量。
十年来,平台建设日益加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在辽宁布局。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4个,是2012年的1.4倍,数量居全国第10位。
十年来,企业群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107家,是2012年的8倍。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8158家,是2017年的8.7倍。培育雏鹰企业3017家、瞪羚企业54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7家。
十年来,科技成果持续产出。全省共有178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232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2021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78.6亿元,是2012年的2.3倍。
十年来,区域创新高效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全省国家级高新区数量达到8个,居全国第6位。2021年,全省19个省级以上高新区以占全省1.2%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13.8%的地区生产总值。
十年来,科技人才加快引育。辽宁省新增两院院士19人,两院院士达58人,居全国第8位。新增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6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0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17人。
十年来,民生科技不断改善。派驻科技特派员5985人,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627项,带动农户25万户。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8家,服务患者30余万人次。“10合1混采检测技术”等先进成果,为抗击新冠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引领促振兴
辽宁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出台《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布局建设辽宁实验室,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沈阳浑南科技城和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建设。通过“带土移植”引才,梯度培育人才,聚集国际人才,夯实创新基础。
在提升创新效能方面,辽宁不断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构建产业协作体系,引导中小企业提升配套能力和水平,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搭建中试平台,建立成果转化统计制度,健全科技成果信息库,开展撮合对接,健全服务体系。目前,辽宁省内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54.26%,较2019年提高2.86个百分点。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从抓好源头培育,到强化金融助力、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工作举措,2019年以来,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长34.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4.7%。
辽宁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必须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辽宁布局31条重点创新链,支撑24条重点产业链,服务22个产业集群建设。让企业做“盟主”,构建省级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00个,提升类产学研联盟628个。针对产业链、创新链上的“堵点”“断点”问题,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省级“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67个,省科技重大专项75个,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91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340项、研发重大创新产品257个,带动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