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银保监会明确下半年工作任务 更好发挥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大连> 要闻 > 正文

银保监会明确下半年工作任务 更好发挥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

来源:中国证券报2022-07-29 10:23

  中国银保监会7月28日消息,银保监会日前召开全系统2022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电视电话)座谈会。会议安排了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包括稳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化险工作、支持地方做好“保交楼”工作、加强稳企纾困、强化小微金融服务、更好发挥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等。

  支持地方做好“保交楼”

  会议指出,要稳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化险工作。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深入推进农信社改革。推动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支持政策措施落地实施。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上半年,经国务院批准,已经向辽宁、甘肃、河南、大连四省(市)分配了1030亿元专项债额度。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专项债资金来源稳定、资金规模较大,且资金利率和期限基本确定。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和退出方式,专项债有助于推动部分中小银行完善内部治理,健全内控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防范潜在的道德风险。

  在不良贷款处置方面,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介绍,银保监会将抓实抓细相关支持政策落地,深入研判分析风险,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持续督促银行严格落实金融资产风险审慎分类,充足计提拨备。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动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工作,制定中小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措施,督促中小银行加强资产质量管理,加大不良处置力度。

  会议指出,支持地方做好“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配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在“保交楼”金融服务方面,刘忠瑞介绍,银保监会在地方党委政府“保交楼”工作安排的总体框架下,指导银行积极参与相关工作机制,配合压实企业、股东等相关各方责任,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协助推进项目快复工、早复工、早交付。同时,指导银行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加强与客户沟通,依法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稳步落实金融业开放举措

  会议要求,要把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发挥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全力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强稳企纾困,主动做好餐饮、住宿、文旅、运输等行业企业接续融资安排。强化小微金融服务。开展涉企乱收费专项整治。引导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聚焦支持新市民安居乐业,推动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范围。稳步落实金融业开放举措。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结合监管政策引导,银行业要完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同时要关注新市民群体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要重点扶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货运、物流行业,围绕行业金融需求特点,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此外,银保监会日前部署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银行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围绕服务价格管理、服务价格行为等4方面25项整治要点,重点治理未按照规定披露服务价格信息、超出服务价格公示标准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利用优势地位转嫁应由银行承担的费用、贷款强制捆绑金融产品或服务、未落实各项服务收费减免政策、服务合作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欧阳剑环)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冰天雪地迎新年

  • 深圳年味渐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2024-12-30 03:50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2024-12-30 03:50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2024-12-30 03:50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