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文·图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佟宇静 /
随着智能时代技术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触网络,学习的机会随之增加,接收的信息也变多了,这其中就包括五花八门的金融知识和投资渠道。记者了解到,我市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不再安于领着退休金度日,而是想利用钱生钱。但由于很多老年人缺乏理财知识、盲目追求高额收益、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想吃“馅饼”而掉入“陷阱”的事件常有发生,进而引发各类纠纷。继保健品经销商后,越来越多的理财类公司也把目光盯上了老年人的“钱袋子”……
亲历者讲述
参与投资理财时
不慎掉入的“陷阱”
“投资10万元,每月返还1000元,投资20万元,每月返还2500元,投资50万元,每月返还6000元……如未按时分红,违约金一天1%”“存5万元,1年内可以8折参加公司的旅游项目,同时赠送5万积分,可以到指定洗浴场所免费吃饭、洗浴”“只需要投入1万元,节假日赠送礼品,免费提供专车、洗海澡”……如此诱人的好事落到自己头上,谁不迷糊,更何况是一群平均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人。记者根据市民投诉和网上爆料,选取了我市10位参与过类似投资理财的老年人进行了采访,其中有3位老年人的投资经历,在记者看来算得上是明晃晃的“天上掉馅饼”了,稍加思索就能发现不合逻辑,但是这些老年人义无反顾,有人甚至多次追加投资金额。
【实例一】半个多月前,家住西岗区的69岁老人王石(化名)来到了本报信访室,希望媒体可以帮助其追回被保险业务员诈骗的5万元,以及在某公司到期未兑付的5万元理财。据其讲述,他曾在2018年5月和大连某养老服务公司签署了“养老保证金服务”合同,支付了养老保证金5万元,期限至2019年6月,该养老公司许诺王大爷年利率6%,此外还可以免费或者折扣价享受公司的一些服务和旅游项目。但随着理财到期,该公司却表示无力兑付本金和利息。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王大爷将该公司起诉至大连西岗区人民法院,官司虽然胜诉了,但王大爷只收回了小部分的本金。其他部分至今未赔付。记者翻阅王大爷提供的协议合同时发现,该合同制作简陋,部分内容明显不合规、不合法,而王大爷当初签合同的时候甚至没有仔细阅读,就在业务员的催促下签字、交钱了。
王大爷表示,这10万元的损失只是他20多年理财生涯里的“毛毛雨”。早在2000年,急于赚钱的王大爷就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做起了电脑相关的生意,攒下了一些积蓄,不过随着他多次掉入不同的理财陷阱,现如今除了一套住房再无其他资产,“就指望每个月的退休金生活了,也没给孩子攒下什么钱。”王大爷苦笑着和记者说,2008年在网上听课后跟随他人投资美元,结果落入“杀猪盘”,50多万元至今未追回;2014年在上海某金融公司投入了10万元,还未到期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兑付投资者的投资款,被上海警方立案侦查,10万元打了水漂;2018年在大连某养老服务公司分两次投入6万元,在到期未收到本金和利息的情况下,王大爷将该公司诉至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虽然胜诉了,但王大爷只收回了1万元的本金……这些年林林总总的理财项目他参与了不少,也有小赚的,但总体还是被“坑”的多,差不多搭进去150多万元。
【实例二】71岁的张忠(化名)大爷和王大爷同属大连某养老服务公司的投资者,听说王大爷找媒体帮忙,他也找到了记者希望讲讲他的情况。虽然都是在一家公司进行投资,但张大爷购买的并不是理财产品,而是一种养老服务,交纳5万元养老金即可在合同期(37个月)内享受一定免费或折扣服务,其中就有以优惠价参与旅游、温泉、餐饮等服务项目,合同到期时如果5万元未消费完会退还剩余部分。此外,该公司还赠送5万积分,这些积分可以抵扣现金,用于在该公司位于西岗区五四路上的养老服务中心内进行棋牌、餐饮、洗浴等相关配套服务。张大爷表示他的老伴儿身体不好,从退休后他就想着带老伴儿去旅游,没事泡泡温泉,享受生活,该公司提供的服务项目正是他想要的。在业务员和其承诺可以绑定一位随行人员后,张大爷毫不犹豫地交了5万元,签署了这份长达37个月的协议。但自其2019年3月签署了协议后,他和老伴儿只参与了一次贵州游,去了几次服务中心洗浴,也就一年左右的光景,服务中心就关门谢客了。“本想着子女不在身边,我老伴儿腿脚不便,花钱找个便捷、项目多的地方好好享受晚年生活,这下子竹篮打水了。”据了解,张大爷退休前也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受人尊重。当记者询问其以后是否还会参与投资理财,张大爷连连摆手,表示上一次当已经很丢人了,他坚决不会再参与了。
【实例三】今年75岁的曹兰(化名)大妈退休前从事教育工作。2018年6月,她在西安路换乘时,偶然间被一名自称理财经理的年轻人带去了附近高层内一家名叫某普惠金融的公司内,听“大师”讲理财。该大师向屋内的十几名老年人宣称他们在贵州有一个度假村项目,目前是启动阶段,现在投资可以有丰厚的收益,等度假村建成了公司包机免费带他们这些“股东”前去游玩。“投资10万元,每月返还1000元,违约金一天1%,我一听就觉得公司都敢承诺给违约金,肯定靠谱。”当场曹大妈就听从理财经理的建议“入股”了10万元,而后领了一盒茶叶回家。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曹大妈又听了两场讲座,还跟着公司的大巴车一起去海边洗海澡,吃海鲜大餐,同时在理财经理的多次电话“洗脑”下,曹大妈又陆续追加了40万元。谁想到同年年底,该理财经理就再也联系不上了,曹大妈到公司所在地一看,已经人去楼空了。
实地探访
涉事公司目前已关停,
网上显示相关风险较多
记者通过实地探访发现,王大爷、张大爷参与过投资的大连某养老服务公司的服务中心大楼目前确已关停,透过几扇玻璃门记者看到一楼大厅、客服中心内桌椅七扭八歪,随意堆放着,地面一片狼藉,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向记者表示该大楼已经关门很久了,此前曾见过很多老人聚集在楼下维权。记者通过“天眼查”软件查询到该家公司目前还是存续状态,但是软件显示其“自身风险”“周边风险”合计300多条,“司法风险”也有300多条,同时还被相关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至于曹大妈参与投资的金融公司所在的场所早已换成了一家摄影工作室,公司显示注销状态。
市民小孟告诉记者,一次他姥爷听说有个理财公司一个讲座特别好,让他帮着去听听,能不能赚到钱。另外,理财公司说只要参会都有礼品拿。他去了一看,都是一些老人参会,结果小孟在门口被拦住了,说他不符合条件,讲座只对老年人开放,发给他了一个捣蒜器之后就让他离开了。“明显是忽悠老人骗钱的!”小孟说,这种理财推销方式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以整治。
资深从业者提醒
具有这些特征的
理财产品碰不得
现如今的老年人,一方面渴望不依赖子女达到资金自由、独立自主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随着掌握的金融知识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投身理财市场。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老人不能明确知晓自身风险的承受能力,轻易被高收益的产品诱惑,还有很多老人极易相信别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询问产品的投向、风险等级及其他相关事项,轻信业务员口头保证公司的合法性,以及承诺收益的安全性,不加以查证就签合同。
大连农商银行相关资深从业人员表示,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可以总结出具备以下特征及手法的理财产品存在明显隐患:1.打着P2P的名义,承诺高收益、无风险的理财产品;2.电话销售或网络平台鼓动客户投资贵金属、各种期货、进行股权投资的理财产品;3.打着虚拟货币名义忽悠客户投资的理财产品;4.打着消费返利模式的理财产品;5.打着金融创新旗号却无实际投资渠道和产品的理财;6.非正规机构销售的理财产品,特别是市场上的一些所谓财富公司承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风险性极大,危害无穷,坚决不要购买。
专家建议
老年人投资理财关键词
“安全性”“流动性”
大连农商银行开发区支行办公室主任徐智刚表示,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投资理财意识增强,老年人普遍具有理财期望。但受年龄、信息等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人理财知识的认知和风险承受能力普遍较低。
从总体上说,理财的选择一定要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既要考虑到自身资金未来使用的规划,也要考虑到自身对投资风险的抵抗能力,以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广大老年投资者在准备投资时,一定要查清吸引资金的机构和企业的资质,除获得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颁发的金融经营许可证的正规金融机构,尽量不要通过其他渠道购买任何理财产品。因为销售理财的公司的相关资质、背景、合法性等对于老年人来说很难辨别,切莫因为贪图所谓的高收益而陷入高风险甚至非法的理财陷阱当中。这些正规银行储蓄存款应该是老年人理财的首选,这里的普通存款产品保本保息,收益清晰明了,而且有存款保险兜底,最具有安全可靠性,并且如果资金急需,可以随用随取。同时,根据金融行业的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等监管要求,个人购买理财产品首先要对自身情况进行风险能力评估,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尽量选择与自身风险相匹配的理财产品,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针对年龄超过65周岁的投资者,一定要充分考虑年龄和投资经验,在充分披露理财产品各项优缺点后谨慎对待。
另外,老年人还应该做好自身资金的使用规划,配置好不同期限的存款产品,根据自身投资需要,灵活选择不同期限、不同收益、不同风险级别的产品。例如封闭式理财有封闭期,在封闭期内是不能赎回的。而开放式理财虽然收益率略低,但它的产品灵活性较高、流动性好,可以保证客户用款需求。
同时,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义务有责任向金融消费者进行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老年消费者,传播规范理财知识,传授科学理财方法,保持理性理财心态,增强辨别真假能力,利用以案说法等形式,通过通俗易懂的宣教话术持续进行预警、警示、警醒工作,提醒人们避免陷入非法理财陷阱,保护自身利益免受损失。
1.公园内部分老年人表示曾被推销过高收益的产品或保健品。
2、3.位于五四路上的某养老公司内已经人去楼空。
4.受访者提供的“养老服务合同”制作简陋,部分内容存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