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22日至23日,中国新闻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庆国际传播学院)承办,以“信息革命·全媒传播”为主题,围绕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进行探讨交流。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在致辞中表示,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立20年来,依托学校外语优势深化学科融合,多个专业入选国家及市级一流专业,并在共建重庆国际传播学院的过程中形成了办学特色,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将继续与各界携手,为繁荣中国新闻传播学术,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题发言环节亮点纷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程曼丽提出,中国语境全球化需以全人类共同价值赋能语境升维、以主场外交增强国际话语权、以多元化平台与渠道打造全新语境、以复合式传播形式助力语境升维;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以案例解析智能时代知识“可见性”转向,指出算法已成为AI时代信息传播的核心权力载体;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表示,新闻史研究在突破传统藩篱的同时要坚守新闻本源,从新闻实践史迈向实践新闻学,通过更新核心概念、重构历史体系,推动学科突破;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隋岩则探讨了互联网文本主体对线性史观的挑战。
下半场主题发言中,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呼吁重新思考AI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尝试-回馈-优化”学习闭环;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表示,应加强国际主流媒体合作与对话,鼓励民间交流和个人叙事,提升官方媒体的专业性和可信度,善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去中心化传播,以精准国际传播展现中国形象;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浙江传媒学院校长韦路系统分析了大众传播、社交媒体、智能媒体时代的传播模式,呼吁学界与业界共同协作,推进传播模式向有益人发展的方向演进。
此外,本次年会还同步举办专业委员会分论坛,围绕国际传播专业与学科建设、智媒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系统性变革、新闻传播学的各个研究方向和特定主题展开全方位的深入研讨。(肖依佩 李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