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没想到不到1小时就找回来了,太感谢警察叔叔和社区的帮忙!”近日,重庆市南岸区某高校学生小蒋手持手写感谢信,走进峡口派出所,为民警“把小事当事办、效率还这么高”的作风点赞。这封感谢信背后,是南岸警方深化基层治理、快速响应群众需求的生动实践。
10月28日晚19时许,小蒋前往南岸区峡口派出所报警:前一日下午,他放在学校外摩托车旁的一个纸箱不见了,里面装着刚买的摩托车配件——虽价值仅约200元,却是车辆维修的关键部件。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 接警后,民警立刻赶赴现场开展调查。通过调取周边监控,很快锁定线索:纸箱被一名老人拾走。但因监控距离较远,老人面部特征模糊,身份核实一时陷入困境。此时,民警第一时间联系峡口镇大兴场社区警务团队——这支扎根基层的“熟人队伍”很快辨别出并确定了老人身份及住址。经沟通,老人解释将小纸箱当作废品带回家,打开后发现里面是金属零件,未敢随意处置。最终,老人将完好无损的配件交给民警。
从报警到物归原主,全程仅用1小时左右。这份“速办速结”的效率,并非偶然。近年来,峡口派出所主动联动辖区党政部门,以“筑牢基层防线、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为目标,重点推进社区警务团队建设。目前已组建6支社区警务团队,吸纳居民骨干、物业人员等成员约50人,他们既是“信息员”——精准完成“一标三实”信息采集,摸清辖区“人、地、事、物、组织”底数;也是“守护者”——日常参与巡逻防控,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更是“调解员”“宣传员”——化解邻里矛盾、普及法治知识,全方位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以前处理这类小事,可能要花半天甚至一天找线索,现在有了社区警务团队的配合,能第一时间对接信息,效率大大提升。” 峡口派出所民警介绍,通过“派出所 + 社区警务团队”的联动模式,辖区不仅社会治安管控能力显著增强,群众诉求的响应速度也大幅提升,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难题就地解决”。
从200元配件的“速寻记”,到日常的矛盾调解、巡逻防控,南岸警方正以基层警务团队为纽带,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用一件件民生“小事”的妥善解决,织密基层治理的“民生保障网”,让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在细微处不断提升。(唐银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