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孤独症谱系障碍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至今病因不明,无特效药,孤独症人士多为儿童、青少年,他们也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发育行为障碍性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尤其是以孤独症谱系障碍为代表的神经发育障碍,正成为全球儿童健康的重要议题。与此同时,为孤独症儿童付出了更多的家长、家庭成员、特教老师、康复师、医师及社会工作者也逐渐走入大众关注的视线。
11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育迟缓和障碍儿童照护者技能培训(第二版)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渝举行。记者从研讨会上获悉,目前,我国现有发育迟缓与障碍儿童约600万名,为帮助家庭照护者更好地照护这些儿童,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自闭症之声(Autism Speaks)开发的照顾者技能培训项目(以下简称CST项目),已在中国落地实施,惠及发育迟缓和障碍儿童家庭。
“5岁是判断儿童发育迟缓与智力障碍的界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李廷玉教授介绍,当儿童年龄在5岁以下时,因无法科学地评估其智力,当出现神经心理行为发育问题时,就称为发育迟缓;5岁以后可对儿童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判断是否有智力障碍。“数据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在内的发育迟缓和障碍患儿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造成孤独症人士难以融入社会,并且核心症状可能会持续终身,故此他们需要终身的支持。“所以对这些孩子的照护、训练,养育者、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参与尤为重要。过去很少有针对家长、养育者的培训,很多家长回家就不知道要怎么做了。”李廷玉教授介绍,CST项目正是为了促进发育迟缓和发育障碍儿童的照顾者获得育儿支持而开发的。CST项目的目的就是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纠正其问题行为,并挖掘其神经多样性的可能。
李廷玉教授表示,家长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后,医护人员会教授其CST相关技能和知识,帮助照护者提高照护能力。目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已在巫山、长寿培训基层医护人员,未来还会继续将此项工作落地到更基层,让更多家庭可以受益。
“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医院有责任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引进先进理念,推动科研、教育与临床深度融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赵晓东介绍,医院将向西发展,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输出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共享临床研究成果,为儿童的精神心理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悉,研讨会由世界卫生组织、自闭症之声、中国妇幼基金会和重庆医科大学主办,从事儿童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等专业及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及医护人员200余人参会,50名来自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学员将参加CST项目(第二版)理论和实操系统培训。
(记者 唐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