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28日,“青春华章・青春红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乡村振兴(重庆)数字产业研究院,实地探访青年群体如何以创新之力赋能农业,让乡村振兴既有“智”又有“质”。
活动现场。石涛摄
走进研究院的惠农AI空间站,“AI庄稼医院”成为吸引众人目光的亮点,它如同一位驻守田间的“数字郎中”,为农作物健康生长保驾护航。AI诊断、专家确诊、AI生成处方、专家确认处方、AI就近推荐农药销售点及社会化服务机构,一套完整的一站式服务,大大缩短了解决农作物问题的时间,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而在特色产业数字化升级方面,柑橘产业大脑、苹果产业大脑、巫山脆李产业大脑,这些特色产业大脑的构建,正在重新定义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乡村振兴(重庆)数字产业研究院智库咨询部工作人员吴雪梅介绍,这些“产业大脑”的运行,如同在田间地头装上“数字神经末梢”,通过物联网设备、卫星遥感和无人机巡弋等,实时采集土壤墒情、气象数据、作物长势乃至每一棵果树的细微变化。她说,“海量数据经过‘产业大脑’分析处理后,能为种植户提供精准的种植建议,如何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实现农业生产从‘经验种植’向‘数据种植’的转变。”
乡村振兴(重庆)数字产业研究院解决方案与交付部负责人江帆介绍,目前,研究院以打造数字乡村“第一品牌”为目标,聚焦核心能力打造,研发了农业管理服务平台、数智农安、AI村委助手等核心产品,推出“联通耘丰·未来农场”等智慧种业创新产品,以数字化技术全方位赋能“三农”。同时,研究院还与多家单位合作,攻关智慧育苗大模型、动物形态智能监测等前沿技术;组建智库专家团队,为政府提供咨询规划支撑,开展行业标准研究,强化智库能力建设,已打造成为“三农”领域首选智囊团。
这些亮眼成果的背后,离不开一支传承红岩精神的青年团队的不懈努力。“研究院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正是这些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年轻力量,扎根农业一线,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江帆说,接下来,团队将继续以红岩精神为引领,持续优化现有数字农业技术与产品,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乡村落地生根,让“数字赋能农业”的成果惠及更多农民,让红岩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焕发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青春动能”。(谭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