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中旬,丰都县又一块“一委两会”工作站在贵阳市挂牌。对于在黔务工的丰都人而言,这意味着孩子入学、证照办理、权益维护这些过去必须奔波千里才能办成的具体事高频事,如今能够就近找到“娘家人”。
同一时间,丰都县城内,新市民就业创业园里新开辟的菜园地也已抽芽吐绿。进城安居的群众,都能在这里拥有一块30㎡的土地,用以安放乡愁、种下来路。
这一远一近的变化,背后是丰都县为破解“丰都八问”中“人去哪里”与“人怎么样”的难题,所推行的一套名为“服务跟随”的治理新逻辑。
一道“八问”,将焦点从“物”拉回“人”
“丰都八问”这一概念由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在2022年首次系统提出,并在2025年9月4日召开的丰都县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总结会议上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深化。这一组问题将“人口三问”(人在哪里、人去哪里、人怎么样)、“乡村两问”(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今后靠谁来下地种田)和“城市三问”(为什么县城留不住人、为什么农业人口转移舍近求远、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确立为全县工作的根本导向和破题方向。
重庆市丰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有9万余人离开丰都,每年约有26万人在外务工。也因此,“丰都八问”围绕着人口这一核心议题,成为全县干部必须直面的时代考题。
“当前,丰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回答‘丰都八问’,也从集中研究问题到集中寻求突破,进入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曾在全县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明确表示。
如今,在问题导向的推动下,丰都逐步认识到“丰都八问”的真正解决核心在于“人”。为此,全县紧紧围绕这一核心,推动“跟随服务”理念在各个层面落地生根。
新农人幸福扎根,新市民安心定居
在乡村,丰都县服务的核心应聚焦于“新农人”。“新农人”被视作西南山区地理特征下最具生命力的市场主体,是破解“乡村两问”的关键。为此,丰都启动万名新农人培育计划,不仅给予政策、资金、培训的支持,更致力于构建一个成长的闭环。从“准新农人”到“头雁新农人”的梯次培养,为每人配置一名县管干部“一对一”帮扶,迭代“新农人贷”、探索特色农业保险,政府的角色正从一个管理者转变为一个高效的生态赋能者。
重庆市丰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丰都的下一步是坚定不移地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并通过分行业、分类型的‘再组织化’,引导新农人共建产业链、参与基层治理、投入乡村建设,让他们真正成为乡村产业共同体、治理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的中坚力量。”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向凤群介绍,截至今年8月,全县已累计培育新农人8306人,带动发展家庭农场139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116家,2024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7%。
在县城,丰都则将服务的重心落在“新市民”身上。这是回答“城市三问”的有效路径。
重庆市丰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些年来,丰都大力实施“小县大城”战略,聚焦群众关切的学位、车位、工位等现实需求,系统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生活品质。在此基础之上,丰都更进一步,为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量身打造“市民化”服务体系:一方面,推出以“四不变、四同等、四配套”为核心的“暖心举措18条”政策包,全面消除他们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构建起一个覆盖福寿、蔬菜、石材、林产品、文化创意乃至电商等多类产业的就业创业园体系,切实为“新市民”扎根城市、稳定发展创造丰富机会。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在城里“留得下、过得好、记得住”,完成从“进城”到“融城”的转变。
重庆市丰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服务无边界,心安处是家
而最具丰都特色的,莫过于其“跟随服务”的远见与魄力。
重庆市丰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面对26万多在外务工的丰都游子,党委政府的服务没有止步于行政区划的边界,而是主动向外延伸,在丰都人聚集的上海、重庆、成都等地建立流动党委、丰都商会、农民工工会“一委两会”和工作站。同时选派专职干部,给予经费保障,定任务、定目标、定机制,让在外丰都人“有家、有组织、有依靠”。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丰都依托“一委两会”,累计为外出农民工调解劳动争议161件,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318件,为在外丰都籍人员代办各类个人事项650件次。
重庆市丰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与此同时,对于“在家的人”,丰都则大力推广以家庭教育互助会、老年食堂、生产应急互助等为代表的“互帮互助”体系,激活家庭的社会兜底功能和民间的守望相助传统,让在外的人不担心,在家的人更安心。
“这里饭菜品类丰富,口味清淡且营养健康,而且每天都能与老朋友们一同用餐,让心情都变得格外舒畅。”丰都县保合镇何家场社区的李爷爷在老年食堂用餐时满足地说。“如今,丰都县30个乡镇(街道)已实现老年食堂全覆盖。”丰都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外营造‘流动家园’,在内托住‘一老一小’,通过双向‘跟随服务’凝聚起县域发展合力。”张国忠表示,只要织好服务网、筑牢保障墙,流动的人员会变成反哺的资源,留守的群体也能成为稳定的基石。
重庆市丰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面对“丰都八问”中如何更好地从管理转向服务,让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结合的这一时代命题,丰都选择让“服务跟人走”,在动态中重构人与城、人与乡、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最终让每一位与丰都有缘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此心安处是丰都”的温暖与归属。这或许正是这个西部县城治理实验的最大启示,也为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丰都样本。
(庞佳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