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狂揽16金!两位重庆妹子闪耀亚洲游泳锦标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重庆之光 > 正文

狂揽16金!两位重庆妹子闪耀亚洲游泳锦标赛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2025-10-16 10:00

  2025年亚洲游泳锦标赛近日在印度艾哈迈达巴德收官,重庆妹子龚真琦、罗名钰包揽16枚金牌,龚真琦还当选最佳女运动员。

  15岁的龚真琦是綦江中学高一学生,在此次比赛中获得女子50米、100米、200米蝶泳冠军;17岁的长寿中学高三学生罗名钰则将女子50米、100米、200米自由泳金牌收入囊中。此外,两人还与队友斩获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男女4×100米自由泳接力、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和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冠军。10月15日,记者走近两人,探寻这份来之不易成绩背后的故事。

  龚真琦:

  第一次下水喝了满肚子水,游1万米是家常便饭

  “娃儿,你啷个不会游泳还往泳池里跳?”回忆起第一次见到龚真琦的场景,43岁的綦江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游泳教练周龙忍不住笑出了声。

  那是2017年,龚真琦只有7岁,来到泳池边一下子就跳了下去,喝了满肚子水,被周龙“捞”了起来。本以为呛水后,龚真琦就不会来了,没想到第二天,她又来了。

  慢慢地,周龙发现,这个孩子不仅学动作快,体能还远超同龄人,心肺功能尤其突出。别的孩子水下憋气只能撑几秒,她能憋十几秒甚至二十秒以上。从那时起,她就跟着周龙学游泳。

  “当时,綦江还没有条件较好的游泳馆,教练就带我们去万盛练习。”龚真琦说,她下午5点从綦江出发,训练2个小时后再往回赶,等回到家都晚上9点半了,有时候还得接着赶作业。“真的很辛苦,可看着自己的游泳技术越来越好,又觉得值得。”龚真琦说,这样往返通勤的训练,她坚持了将近一年。

  可毕竟是孩子,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让龚真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有一天,龚真琦对周教练说:“我不想练了,其他同学放学后都可以去玩,我也想玩。”

  周龙没有批评她,反而温和地对她说:“谁不想多玩一会?现在练好了游泳,以后有的是时间玩。”周龙的话把龚真琦劝住了。

  为让龚真琦接受更专业的训练,2021年6月,周龙带着12岁的她前往江苏接受专业训练。

  在江苏训练期间,龚真琦的训练强度大幅提升。“以前是放学后训练,游4000米就觉得强度很大;现在是上午和下午都要训练,游1万米是家常便饭。”龚真琦说,不仅如此,有氧训练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她需要在18分30秒内游完1500米,“普通人游1500米大概需要30到50分钟,而我们一上午通常会训练两到三个来回”。

  随着训练的持续推进,龚真琦的游泳技术也突飞猛进。2024年,在多哈世锦赛上,助力中国队斩获4×2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成为重庆首位游泳世锦赛冠军,同年顺利进入国家队;2025年6月获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

  即便如此,龚真琦的文化课也没落下。她在外地训练的时候,学校专门安排老师给她上线上课。目前,龚真琦正在安徽备战今年11月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罗名钰:

  有不服输的韧劲,拖着缠满海绵的绳子练习游泳

  “33、34、35!”在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随着最后一个引体向上完成,罗名钰利落地跳下器械。外表看着文静的罗名钰,一到运动场上,便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罗名钰7岁时,长寿区实验一小的游泳教练挑选游泳队员,身高超过一米二、手掌比同龄孩子大的她,被选中进入校队。可刚进队时,罗名钰根本不会游泳,还特别怕水。“脚踩不到池底,也学不会漂浮,每次站在池边都很心慌。”罗名钰回忆说,别的孩子直接就跳进水里,她只敢抓着栏杆一点点往水里挪。从扶着栏杆换气、蹬着池边练漂浮,她开始一点点学习,慢慢地,不仅学会了游泳,技术还超过一些老队员。

  “她不但能吃苦还善于动脑筋,经常一个动作要琢磨很久,琢磨通后就一直坚持练习。”长寿中学游泳教练胡峻豪对罗名钰满是认可。

  8岁时,罗名钰顺利入选长寿区游泳队。进入区队后,她总认为自己太“普通”了——有些队友教一遍就会的动作,她得反复练习。

  “普通就得多付出。”她默默给自己打气。有一年暑假,正在发烧的罗名钰实在闲不下来,坐上公交车就去了学校的游泳训练场,“平时都在水里练,很少有机会站在边上看。”那天下午气温接近40摄氏度,坐在露天泳池边,她看得特别认真,“我记住队友划水时胳膊的角度、打腿的速度,回去后调整自己的动作,效果立竿见影。”

  2020年起,罗名钰到外地进行专业训练。由于长期反复的划水动作,加上戴着脚蹼等负重装备训练等,她的肩膀慢慢出了问题,后来腰肌劳损也开始严重。伤痛困扰,加上成绩下滑,让罗名钰陷入了低谷。

  2023年,罗名钰回到刚成立的重庆游泳队时,遇到了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教练赵宏飞。“赵教练针对我的伤病制定了专门的训练计划,还用他的经历鼓励我。”罗名钰说,赵教练之前因为肩伤要做手术,怕麻药对手臂有副作用,硬是没打麻药,咬着牙扛过来的。“教练的经历点醒了我,运动员受伤很正常,关键是怎么面对它。”罗名钰慢慢调整了自己的状态,训练也更加投入。

  让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增加阻力训练,“有时背上会拖着一根一米多长且缠满海绵的绳子游泳,有时会在泳衣外套上短衣短裤训练,这些都是为了增加阻力,可以提升游泳速度与效率。”罗名钰说。

  凭借刻苦的训练,罗名钰的成绩不断突破。2024年3月,罗名钰获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女子100米自由泳金牌,同年入选国家队;2025年8月,在游泳世青赛上,罗名钰携同伴斩获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

  “我在每个阶段都会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这个月把转身动作练熟,下个月把成绩提高0.1秒。”罗名钰说,只要做好当下的事,把每个动作练到位,慢慢就能看到进步。

  (文/记者 李周芳)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开幕

  • 2025年海南出入境人员突破200万人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