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不久前,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摩博会)在渝闭幕。来自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950家企业参展,参展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仅动静态展示车型就超过3000款。
今年上半年,重庆摩托车产量同比增长23.1%,达到362.2万辆,占全国近四分之一;产值高达536.02亿元,同比增长27.9%。
通过中国摩博会这个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记者注意到一些行业新动向,或将有助于重庆摩托车产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外部环境,让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新政解锁巨大“存量市场”
今年9月,国家对电动自行车市场实施新规范,严格限定电动自行车时速不得超过25公里。
在2025中国摩托车重庆论坛上,摩联信息中心主任周照表示,很多消费者其实对时速超过25公里的两轮交通工具有刚性需求。新规实施后,两轮摩托车将解锁这一巨大存量市场。
九号公司中国经营事业部总裁何龙飞也同意这一判断。他表示,公司去年产品总销量超过200万辆,其中电动摩托车销量占比约50%,而今年这一比例还在持续增长。
存量市场启动,重庆如何抢占先机?从产业布局上看,重庆的两轮电摩已有一定基础。目前,雅迪、爱玛、台铃、绿源、小刀等七家电摩企业都在重庆布局,凭借这些企业在永川、江津、铜梁、大足等地建设的产值达数百亿级的电动车生产基地,重庆已成为中国电动车制造“第四极”。
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电动车(包含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产量达300万辆,到2027年预计将达到1500万辆,其中电动摩托车的占比将超过80%。届时,重庆将成为全球电动车产业链上举足轻重的制造与创新中心。
外卖骑手是电摩消费主力
电摩越来越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电摩是外卖配送群体的主力交通工具。
对于众多外卖骑手来说,“多拉快跑”才能多赚钱。雅迪科技集团商用车公司总经理司长涛在论坛上表示,如果外卖员骑电动自行车,原本20分钟的配送时间可能会延长到40分钟,这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体验。
“在这种背景下,电动摩托车凭借其更高的速度和更强的性能,成为保障即时配送效率、满足民生需求的关键。”司长涛表示,雅迪正在与北斗研究院合作,打造一款专属的电摩配送车。
不仅是在论坛上,在摩博会展场上也能看到厂商以外卖群体作为主要目标对象。例如,智迈公司在现场打出“送外卖,骑智迈”的口号,其推出的黑骑士品牌也定位为“更专业的外卖品牌”。
针对这一趋势,有关业内人士建议,重庆车企可以考虑与美团、京东等大型配送平台以及换电服务商合作,共同开发和推广定制化的电动摩托车产品。同时,重庆也可以关注电动摩托车在其他商用领域的应用,例如警用、景区巡逻、物业管理等领域。
大排量摩托车出口还在“风口”
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摩托车产业也迎来了全球化的新机遇。
目前,国际市场正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新的增长引擎,尤其是大排量摩托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浪出海”。海关今年1—7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摩托车产品出口增长32%。在欧美等高端市场,中国大排量摩托车出口更是增长超过70%。
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表明,中国摩托车产业已摆脱了过去“廉价、低端”的固有印象,正在凭借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赢得全球高端市场的认可。
今年上半年,重庆摩托车出口额高达133.61亿元,同比增长48.4%。在全国摩托车出口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隆鑫、宗申、银翔、千里科技、航天巴山这五家渝企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面对出口的新趋势,重庆已有摩托车企业做好了准备。
例如,位于大渡口区的重庆虬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电动越野摩托车,其首款产品“轻蜂”,一经面市便打开了国际市场。截至2024年,虬龙科技年产能达8万台,年产值达6.5亿元,产品销往近50个国家,已成为全球电动越野摩托车品类的标杆品牌。
“除了产品本身外,重庆车企还可以加强文化输出。”中国摩托车商会秘书长张洪波建议,随着摩托车运动文化的兴起,摩托车与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重庆旅游资源丰富,又具有独特的山城地形,完全可以用好自身的产业氛围,举办更多国际性的摩托车赛事或文化节,吸引全球的摩托车爱好者特别是越野爱好者,从而提升重庆摩托车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文明/记者 杨骏 白麟 实习生 李俊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