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居民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要闻 > 正文

重庆居民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

来源:重庆日报2025-09-26 10:21

  9月25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医疗保障工作发展成效。会上,市医保局局长邓莉介绍,全市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16项主要指标已全面实现,进一步兜住、兜准、兜牢了民生底线。

  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中有升

  “‘十四五’以来,重庆市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邓莉介绍,重庆市持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参保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基金运行总体安全平稳;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目录内报销比例稳中有升,分别达到80%和70%左右;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从无到有,累计报销72亿元;居民医保产前检查费补助、住院顺产分娩定额补助标准分别提高200%和50%;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梯次减负效果明显,累计惠及群众2100万人次。

  持续健全生育保险制度,推动职工医保和生育保险合并实施,提升统筹基金共济能力,基金累计支出93亿元。持续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行职工医保参保人全覆盖,待遇享受范围拓宽至重度和中度失能人员,为7.6万名失能人员及其家庭减负近12亿元。

  总体来看,“十四五”期间,重庆已经建成覆盖3200万人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实现了“医疗照护有兜底、生育疾病可报销、住院门诊有保障、大病小恙共担当”的民生承诺。

  门诊特殊疾病保障范围拓宽

  “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丰盈。”邓莉称,重庆市医保报销药品目录数量从“十三五”末的2709种增加到4339种,过去2.35万元一盒的格列卫等自费药、高价药,通过谈判降价纳入医保报销,普通群众也能负担。

  提升医保药品可及性。建立谈判药品医院、药店“双通道”保障机制,开展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民营医疗机构、村卫生室”行动,推进电子处方流转,过去只能在医院报销的药品,现在在药店也能报销。

  拓宽门诊特殊疾病保障范围。新增强直性脊柱炎、重症肌无力等29种疾病,总数达53种,并取消就医定点限制,过去只能选2家医院看特病,现在可以到全市所有门诊特殊疾病治疗医疗机构就诊。

  打造生育友好型医保服务。生育津贴实现“申报秒批、直达个账”,“出生即参保”全面推行,医保成为父母送给初生孩子的第一份见面礼。

  药品集采共“减负”295.5亿元

  重庆市医保局副局长吴良和介绍,重庆市不断深化按病组付费改革,老百姓看病自己负担的费用下降15.6%、每次住院的平均费用下降9.7%、平均住院天数缩短11.3%。

  此外,重庆市不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改革,在稳住总体价格水平基本盘的前提下,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有升有降,比如在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腾出调价空间后,上调了部分中医类、护理类、诊察类价格,引导医务人员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深化药品耗材集采,集采药品耗材分别达到1228个、66种,累计降低群众负担295.5亿元。

  医保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

  市医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仲姝婕介绍,近5年来,重庆市以建设“15分钟医保服务圈”为目标,积极推动医保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

  打造就医购药“新模式”。重庆市全面推广应用电子医保码、医保电子处方、移动支付等便民服务措施。到今年8月,全市已经有355家二级和二级以上的定点医疗机构上线医保移动支付,参保群众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挂号、结算、缴费等就医全流程,就诊时间平均缩短了近30%。

  推行“一站式”结算“减跑动”。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医保、职工大额医疗、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以及商保公司推出的“渝快保”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一站式”联网结算,持续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参保群众无需再拿着一摞票据东奔西跑,报销款由医保信息系统自动清算、即时抵扣,个人只需支付“自己该掏的那部分”,先垫资、后报销的情况成为历史。

  推动便民服务“零距离”。重庆市聚焦“家门口”服务,依托全市1031个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11228个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联合银行、邮政等第三方机构共建“医保服务站”,构建起“四级”经办体系为主、社会力量补充的医保服务网络,实现“镇镇有网点、村村有服务”。

  (文/记者 李珩)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