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轨道交通15、18、24、27号线,有新进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住建·生态 > 正文

重庆轨道交通15、18、24、27号线,有新进展→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2025-09-25 10:17

  9月24日,记者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获悉,轨道交通15号线、18号线、24号线、27号线迎来新进展,为后续施工推进和早日通车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日前,随着井口站至重光立交站最后一根钢轨焊接锁定,轨道交通15号线二期井口站至重光立交站实现全线“轨通”,为后续机电设备安装、系统联调以及全线通车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轨道交通15号线是重庆中心城区首条城轨快线,最高运行速度140公里/小时。一期工程起于九曲河东站,止于两江影视城站,长约39公里,设站14座,均为地下站,其中换乘站8座;二期工程西起曾家站,东至九曲河东站(不含),长约33公里,设站11座。

  该线路全线通车后,将串联起大学城、井口工业园、礼嘉智慧城、欢乐谷等重要功能区以及科学城高铁站、江北机场、复盛高铁站等主要枢纽。市民从曾家去往两江影视城,时间控制将在一小时内。

  前不久,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伸段工程黄沙溪站至大坪西站区间顺利实现“短轨通”,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伸段东起于小什字站,西至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工程富华路站,线路全长约11公里,共设8座地下车站。

  该线路建成后,将填补渝中半岛下半城轨道交通空白,串连化龙桥、大坪、菜园坝、七星岗、十八梯、凯旋路和小什字,成为打通大渡口组团、李家沱组团及大杨石组团到解放碑片区的第二通道。

  日前,轨道交通24号线一期工程全线首座110千伏主变电所一次性送电成功,所有设备运行稳定,数据指标正常,为后续全线“电通”、接车热滑、各系统调试、综合联调等工程节点提供了必备的电力保障。

  轨道交通24号线一期工程是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南部东西向的骨干线路,也是重庆首条全自动驾驶轨道交通线路。线路全长18.9公里,起于鹿角北站,终于广阳湾站,设计时速100公里,设站11座,其中换乘站3座。

  该线路建成通车后,将有效提升轨道交通南北向的运输能力,增强重庆东站的辐射范围,支撑重庆经开区片区发展,满足东部槽谷发展需求,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同时为未来产业集群提供先驱条件。

  此外,轨道交通27号线石桥铺站换乘通道暗挖工程目前已经顺利贯通。轨道交通27号线全长约56公里,西起璧山站,东至巴南区惠民站,全线设15座车站。该线路将服务城市中心区、西永及茶园组团中心,支撑沿线沙坪坝、大坪、南坪、茶园、大学城等商圈及人口聚集地区发展,串联重要门户枢纽,实现城市内外交通快速转换,提升轨道交通效率。

  (文/记者 邱小雅)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 科学报国正当时|走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