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十四五”期间重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要闻 > 正文

“十四五”期间重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

来源:重庆日报2025-09-20 10:51

  “十四五”期间重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5年前增长35.8%

  9月19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主任,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兼)李春奎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农业农村发展成效。

  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136亿元、较2020年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21元、较2020年增长35.8%,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地落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等14项指标已提前完成,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守底线

  确保粮食安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国之大者’,更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和‘基本底线’。”李春奎说,为持续提升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五年来,重庆市坚持稳面积和提单产两手发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力治病害、防洪涝、战高温。

  同时,大力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着力破解耕地细碎、排灌难、农机作业难等生产瓶颈,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88万亩,亩均节本增效约200元。

  以“四良”融合为抓手,新时代“巴渝粮仓”加快建设。实现夏粮“五连增”,夏油“十八连增”,大面积单产提升2公斤以上,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量足价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是另一条底线。过渡期以来,全市上下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通过织密立体防返贫监测网,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和帮扶产业提质增效行动等,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基本实现就业或发展产业,坚决守牢防止返贫致贫底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脱贫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0元,增速6.4%,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0.5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

  抓发展

  现代生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重庆市克服山地丘陵面积占比九成多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聚焦特色布局方面,先后打造10条百亿级生态农业产业链,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别达到10个、13个,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等品牌价值稳居全国同品类第一,一批高品质、好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比如在三峡库区,重庆市依托立体气候和生态屏障,在海拔500米至1000米区域发展脆李,500米以下区域发展柑橘,并且通过多年的努力,把早、中、晚熟柑橘品种结构调整为27∶22∶51,实现“一山多用”和果品错峰上市,有效避免了产业同质、“价格踩踏”“增产难增收”等问题。

  三产融合方面,把农产品加工作为延长产业链关键环节,大力实施区县、园区、企业“头羊计划”,推动企业上规、上云、上市,规上企业总产值达2552.2亿元。同时,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2条,接待游客年均增长7.5%,乡村旅游成为市民假日游玩新时尚。此外,通过实施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220亿元,更多农特产品飞出大山。

  绿色发展方面,通过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以及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措施,推动亩均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7年递减,农业生产更绿色,市民吃得更安全。

  惠民生

  打造“巴渝风、山城韵、乡愁味”的和美乡村

  近年来,重庆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为引领,着力打造具有“巴渝风、山城韵、乡愁味”的巴渝和美乡村,统筹抓好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目前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87.8%、100%、71.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统筹推进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物流网建设,建好城乡教育、医疗、养老共同体,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城市优质公共资源下沉,为市民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好去处。

  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重庆市聚焦聚力“促善治”,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乡村基础不断夯实。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庆新实践,创新推行“三事分流”、院落微治理等治理方式,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115个,农村治安稳定向好。

  同时,常态化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活动,实施“春风满巴渝”社会风气提升行动,农村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整治,巴渝乡村的民风更淳、风气更正。

  增动能

  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近年来,重庆市通过实施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比如,通过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近500万农户拿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吃上了长效“定心丸”。在此基础上,重庆市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家庭农场3.9万个、农民合作社3.02万家,农业经营体系更加完善,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带动95%的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村集体的家底更厚实。

  科技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另一驱动。近年来,重庆市着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6310”行动,用科技赋能巴渝特色名优“土特产”,不断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等部级以上创新平台21个,与中国农科院联合攻关13个重大项目。

  以“庆油11”油菜为例,该品种含油量52%以上、亩产200公斤以上,均位居全国大面积推广品种第一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5%。

  同时,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契机,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目前上线运行生猪、脆李等5个产业大脑,培育15个未来农场,全市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43%,位居西部第一,走在全国前列。

  (文/记者 赵伟平)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看机器人大显身手

  • 高粱红了 “丰”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025-09-19 09:59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评估工具,突破青少年国防素养评估的时空限制和算力瓶颈。
2025-09-19 09:56
大质量恒星是指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中,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5-09-19 09:53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使用了全球首款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025-09-19 09:48
秋日的阳光遍洒层层山峦,照得坡地上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2025-09-19 09: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