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拥有外骨骼机器人的不一定是拯救世界的钢铁侠,还可以是想出门溜弯儿的老人家。
科技赋能的养老产品成了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老博会”)的一大亮点。日前在广州举行的老博会,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吸引了近350家海内外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城市智慧健康养老综合管理平台、养老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前沿科技产品,用新质生产力打破人们对“夕阳产业”的刻板印象。
在智慧养老展区的智能机器人专区上,身心康养机器人、智能助行外骨骼、康养陪伴机器人等适老化机器人集中亮相,科技前沿成果以更具人文关怀的形式走近老年人的身边。
“听说智能机器人不仅能远程监测老人活动状态,还能陪着唱歌跳舞,我就带妈妈来看看。”广州市民刘芸想趁着这个机会,给妈妈找一个“电子陪宠”。记者在现场看到,智慧陪伴机器人已不仅局限于通用对话,还可以深度适配老人语言习惯,甚至支持粤语、武汉话等方言识别,还能克隆子女声音,嵌入老年大学课程、戏剧娱乐等内容,让机器人不再是冷冰冰的科技产品,而是融入老人日常生活的“数字家人”。
除了智能机器人,AI赋能的智慧养老方案也以强大的功能和贴心的设计,为老人生活保驾护航:AI健康管理平台、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采集老人心率、血压、睡眠等数据,让老人和家人随时掌握健康状况;智能卫浴系统能自动调节水温、检测老人使用状态,防止意外发生。
这些贴近老人需求的科技产品,正呼应着银发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今年老人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体验者和消费者。”一位连续3年参加老博会的参展商李亘勇说,银发经济已逐渐跳出“轮椅、养老院、营养品”的传统标签,向“品质享老”跨越升级。银发族日益增长的智能化、高品质、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正在重新定义银发经济。
展会的多元展区更直观地呈现了这种升级趋势:在抗衰老展区,老年人可以体验专业的营养健康干预、睡眠质量优化等全周期健康管理方案;在养老金融展区,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养老方案帮助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来自香港的企业带来港味特色糊餐、智能关爱小家电;海外国家的科技企业和养老机构携最新智慧养老产品组团参展,让展会成为跨区域养老资源的交流平台。
这种变化背后,是“新退休群体”消费能力与理念的双重升级。今年7月,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上海新银发群体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以白领、教师等职业群体为代表的“新退休群体”催生了更具活力与潜力的“新银发经济”。这些“有经济实力、有时间、有心情、有要求”的“新银发族”,消费偏好十分明确——其中的46.91%更倾向于选择功能创新而非低价的产品(如智能设备、健康科技)。
而市民消费习惯的变化,也在反向推动着适老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在老博会现场看到一系列创新产品并不意外:从自动监测弹出气囊的“老人防摔马甲”,到可以轻松“爬楼梯”、平地时速最高6公里的“自动爬楼轮椅”;从外观新潮、自带定位和呼救功能的多功能健康拐杖,到能进行纳米级熏蒸、无需老人移动的便携式洗澡机;从方便利落的“一脚蹬”防滑老人鞋,到可以在老人如厕时进行实时心电监测、智能分析检测尿液的智能马桶……让“银发族”们跃跃欲试。
为了让适老化成果真正走进生活、惠及民众,本届老博会延续广州4月以来的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热度,设置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专区,市民购买助老外骨骼机器人、助听器、助行器、血糖仪等商品时可享受产品实际销售价格最高30%的国家补贴,轻松实现“即看、即试、即购、即享”的一站式互动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老博会上,广州市民政局与多地民政部门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用广州市银发经济实验室,发布广州市银发经济创新联合体组建方案,开启“银发经济专项信贷计划”,首批提供专属授信额度超550亿元,为银发经济提供金融支撑。
广州已成为银发经济发展的新热土。据统计,目前广州银发经济领域企业突破1.8万家,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自2021年以来,老博会已累计吸引近900家品牌企业参会,超9000项产品、技术及服务集中亮相,意向合作金额累计约11亿元。
本届老博会以沉浸式场景呈现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全景图。接下来,广州将整合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创新链优势,深耕银发经济七大赛道,加快构建全域银发经济网络,打造全国银发经济新高地、全国老年友好标杆城市,让“银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文/记者 林洁 实习生 罗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