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退休焦虑比退休先到,“养老金规划师”能解决痛点吗?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乐龄> 乐龄观察 > 正文

退休焦虑比退休先到,“养老金规划师”能解决痛点吗?

来源:潮新闻2025-09-13 10:07

  从房地产行业出走之后,林怡(化名)在杭州经营一家手作实体店已近十年。再过几个月,她就要迈入40岁——女儿刚满4岁,丈夫年过40正在创业,全家按最低标准缴纳社保,腾不出钱再买一份商业养老。“先保证孩子的教育和老公的现金流,养老只能往后排。”

  林怡面对的,是当下不少职场人和自由职业者共同面对的。

  养老往后排是否合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

  知名人口学家、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就上述数据曾解释,老龄化进程已进入最快时期:预计2035年前后会有4亿老人,占比3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会有5亿以上老人,比例超过40%。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落地的当下,“养老”不再是爷爷奶奶的专属话题,而是所有打工人都必须直面的民生议题。

  需求催生新职业,“养老规划师”应运而生。他们能解决哪些痛点?怎样把模糊的“养老焦虑”拆成可执行的数字和步骤?年轻人又该如何在月薪有限的情况下,提前铺好一条“退”而有“休”的现金流?

  带着问题,潮新闻记者与职场白领、自由职业者、保险公司从业者和养老金规划师聊了聊。

  部分人群有退休焦虑,如何规划却是难题

  “社保从上班那天起就没断过,至少交满15年了。”林怡经营的是一家手作饰品店,用料考究,但价格不过高。

  4年前女儿出生,她和丈夫进入“4+2+1”生活模式,“压力蛮大的,老人生老病痛,孩子上学培训都是支出。”

  事实上,多年前林怡就曾为自己和丈夫未来养老有考虑。

  “咨询过相关养老补充的金融保险产品,但发现每年只规划一两万,通胀一碾,没多大意义。”因此,她最终决定将更多额度给孩子规划,自己依靠现有社保和存款或金融理财养老。

  随着老龄人口增加,出生率不高等现实情况出现,林怡坦言“确实开始害怕退休,担心以后没有生产能力的时候,退休金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怎么过日子”。

  同样的算盘声,在今年37岁的陈一(化名)心里噼啪作响。

  杭漂十余年,换过几家私企,社保一直按基础档位交。“一直不太敢算以后的退休金,但最近确实开始关注。”如何选择补充产品,成了头疼的问题,“市面上各种保险,甚至银行都有类似的养老补充产品,作为普通人确实很有必要向专业人士咨询。”

  他在网上搜了很多所谓的“养老金规划师”“社保规划师”,感觉大多是保险从业人员,也有人力资源从业者。

  “不知道如何辨别这些规划师,靠谱不靠谱?”

  康康(化名)是一位教师,而立之年的她同样担心几十年后的养老问题,“自己摸索了大半年,最后还是找了专业人员咨询。”

  今年上半年,她分别买了三种不同的金融保险,“相当于5年要交100多万。”不过,在她看来,钱放着也会贬值,不如买个靠谱的产品,为未来做打算。“我购买的相对灵活,交完5年后,可以每年直接领钱,也可以存放二三十年一次性领取。”

  如何规划“养老”,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退休规划师在欧美是正经职业,很多职场人55岁做退休规划,为退休过渡。”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老龄化与养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邢以群说,“新职业的出现不是坏事,说明中国年轻人第一次集体意识到:养老的第一责任人是自己。”

  北京姑娘廉盈盈较早接触退休规划。

  “北京社保藏着不少福利,可好多人不知道怎么用。”她曾是一位第三方检测行业的技术型销售,如今已成为北京小有名气的养老金规划师。

  “我最初接触商保是为自己购买,后来在商保公司学到大量知识,兼职期间研究失业金申领,发现北京社保领域存在严重信息差,很多人不知道能享受福利,这成了我转型的契机。”

  当初裸辞后,廉盈盈为申领失业金,深入研究社保政策,发现北京社保体系虽有诸多福利,却因推广不足、咨询无门等问题,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很多人不知道该找谁咨询,我当时跑街道好几趟也没问明白。”

  于是,她2023年起在社交平台开启社保知识科普之路,并于今年7月开设店铺,专注服务北京户籍人群——因非京籍无法在北京以灵活就业身份缴纳社保,这一精准定位让她迅速积累客户。“起号半年左右,每个月有50到70人来咨询,忙不过来,所以开始小额付费咨询。”

  她推出的199元“终身服务”,客户付费后不仅能获得社保缴纳、失业金申领等问题解答,后续退休规划、政策变动咨询等需求也能响应。

  “客户只要领到一个月2100多元失业金,咨询费就回来了,还能享受长期服务。”廉盈盈的账号运营以来,半年实现月均收入超1万,目前已组建客户群,计划满1000人后不再承接新客户,转而带徒弟传承经验,自己则将更多精力投入商保业务。

  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养老规划的重要性,但仍有许多人存在认知误区。一方面,部分人对保险存在偏见,认为是“骗钱”,部分平台这类声音占比约50%;另一方面,许多人对社保构成、养老金计算一无所知。

  “有些客户连五险一金分别是什么都不清楚。”

  在廉盈盈看来,这主要由于过去人们对养老问题重视不足——养老金计算涉及社平工资、缴费基数等复杂因素,普通人难以自行测算,亟需专业人士指导。

  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养老规划,她给出建议:年轻人应从工作初期就重视社保缴纳,30岁左右建立商保意识,可先配置重疾险等基础保障,再逐步考虑储蓄类保险;45岁以上人群虽在商保投保上“不划算”,但养老是刚需,仍需通过社保优化与商保补充,为退休生活做准备。

  “人老了,手里有稳定现金流,才能拥有体面的老年生活,这比单纯持有一大笔钱更重要。”

  养老规划,宜早不宜迟

  “‘银发经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25岁就要摁下的启动键。”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雪永认为,年轻人从入职起就该规划养老。

  在邢以群看来,养老金规划师属于理财顾问组成部分,本身实际是我们国家银发经济备老组成部分。“过去我们讲‘老龄经济’面向60岁以后,‘备老经济’瞄准25到45岁,让他们在收入上升期就把‘老’的坑填上。”

  近年来,由于老龄人口增加和生育率低迷,我国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逐年走高。社会人口结构变化带来需求变化,催生了“银发经济”,数据更应证了这一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提出,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在2027年达到峰值。

  “银发经济”的各种需求激增,不仅带动健康照护师、适老化改造规划师等新职业出现,更让“养老金规划”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毕竟,如何保证老年生活“有保障,有底气”,是每个人都将面对的问题。

  因此“老”正在前置,从60岁提前到30岁的待办清单里。养老金规划师,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相关研究表明,有养老金规划意识的中青年已经越来越多。”张雪永表示,国家虽有社保制度,但只是基础保障,仅能覆盖老年生活需求的一部分。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等理财产品,则作为把守养老金的“另一道锁”,为老年生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不过,新兴产业必然有其不稳定性,还需市场和国家进一步引导和管理。无论如何,年轻人需要有规划养老金的意识,在关注商业养老产品动态的同时,仔细了解咨询规则,审慎判断从业者的专业水平。

  正如有二十余年保险从业经验的林梦(化名)所提醒的,年轻人应当保持清醒:“目前所谓的‘养老金规划师’,并未被纳入国家认证的职业范畴。”在她看来,“保险姓保”,其本质是实现风险保障的基础金融工具;而养老保险所想传达的,其实很简单:退休并非终点,而是另一段人生的起点。

  (文/记者 李沐子 实习生 裴一凡)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天津戏剧节开幕

  • 服贸会上的文旅“新”体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