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重庆市司法局正式发布2025年度行政复议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十大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案例涵盖市场监管、人力社保、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多个涉企行政执法关键领域,涉及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不同类型市场主体,旨在以强有力的行政复议监督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重庆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部分行政执法不规范、行政争议化解效率待提升等问题,此次发布的案例精准聚焦这些痛点、难点,通过真实案例为行政机关执法、企业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清晰指引。
从案例特点来看,首先是加强涉企罚款突出问题治理,促进行政机关合理行使裁量权。例如,某机动车检测公司因初次违法、危害程度低且积极补救,原25000元罚款经复议调整为10000元,同时免除逾期加处罚款。“这类案例明确传递出‘过罚相当’的执法理念,避免‘小错重罚’‘以罚代管’,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徐信贵表示,这对后续同类涉企罚款案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落实涉企行政复议办案沟通机制,是案例的另一大特色。某运输有限公司不服某区交通运输委员会行政处罚案,通过“三跨三办”机制,邀请法院、检察院、市级交通运输部门参与化解,最终行政机关采纳“对当事人更有利证据”的建议,自行撤销处罚决定。“这些案例证明,跨部门协同联动可以有效提升案件办理质效,使行政争议化解更精准、高效。”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黄文指出,这为今后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沟通协作模式,有助于形成规范涉企执法的工作合力。
在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方面,案例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某榨菜公司与某区生态环境局就废水氯化物检测结果产生争议,复议机构组织召开化解会,通过释法说理让企业认可处罚,后续还创新推出助企信用修复机制,帮助企业3日内完成信用修复,重获市场信任。“行政复议不仅要化解争议,更要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重庆市行政复议委员会专家委员甘伟宏表示,这类案例推动行政复议从“案结事了”向“事心双解”转变,对构建和谐政企关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肖依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