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咱们镇上马上就要举办一场全国性的大会,大家都格外高兴!想来收购我们黄连的经销商和企业也越来越多了!”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简称:石柱县)黄水镇的中国黄连交易市场里,一位连农站在自家摊位前,笑容满面地说道。
这位连农提到的大会,就是即将于8月28日至8月29日在石柱县黄水镇举行的中国·重庆黄连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8月25日,从中国·重庆黄连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次大会将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以“道地黄连世界共享”为主题。“大会将在石柱县开展黄连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及集中签约活动,搭建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平台。”石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唐洪芳介绍。
汇聚全国黄连行业权威专家智库、吸引黄连产业众多领头企业同聚石柱,这座西南小城凭的是什么?
石柱县素有“中国黄连之乡”之称,至今已有近700年的黄连人工种植历史,更是药用黄连品种“味连”的唯一原产地。截至2024年末,石柱县中药材在地种植面积达32万亩,产量7.3万吨、生产产值7.7亿元、综合产值19.5亿元;规模种植品种近20种,其中黄连在地面积7.2万亩、产量3600吨(干品),种植规模和产量占全国的60%。当前,石柱县正积极探索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发展,着力推动中药材趁鲜切制加工,实现中药材产业向中医药产业延伸,“苦黄连”正源源不断地释放“甜效益”。
六塘乡三坪村黄连种植基地。石柱县农业农村委供图
全产业链价值提升,苦药材变富民产业
清晨的武陵山区还笼罩在薄雾中,石柱县中益乡的连农们已经在地里忙碌起来。一株株生长了五年的黄连被小心挖出,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根茎不再需要漫长的干燥和运输,而是直接送往山下的现代化车间。“现在有了趁鲜切制技术,药效提高了,咱们的收入也更高了!”一位连农捧着自己采收的黄连,脸上洋溢着喜悦。
“所谓的‘趁鲜切制’,就是中药材产地加工,解决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企业在中药材加工过程中因‘二次浸润’造成的成分流失和质量损耗问题,同时降低运输和加工成本,这也是我们县目前中药材产业的重点建设方向。”石柱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秦建介绍。
沙子镇黄连棚种香菇提高效益。石柱县农业农村委供图
据悉,目前,石柱县已有5家中药材企业通过市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龙头企业复审,分别为重庆石柱太极数智中药有限公司、重庆泰尔森制药有限公司、重庆旺隆黄连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旺隆科技公司)、重庆同和春药业有限公司、重庆中村农产品有限公司(简称:中村农产品公司)。这5家龙头企业均配备现代化黄连加工车间,预计2025年将带动黄连加工产值突破11亿元,同比增长18%。
秦建还介绍,不少企业在提升营收的同时,依然想着通过各种渠道惠农助农。例如,中村农产品公司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户收入,在黄水镇建有2000多亩黄连基地,把其中400亩有机示范基地作为田间课堂,提供给当地连农参观学习,并为万胜坝村300多户连农提供技术指导,免费发放有机肥料,让农户户均收入达到了5万元左右。
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谭先生表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保底收购,现在每亩黄连能多赚2000多元。”更让他高兴的是,女儿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进入黄连加工企业担任质检员,“年轻人愿意回来,我们的产业就更有希望。”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小切片实现大突破
7月4日,中国科学院教授仝小林及团队赴石柱县指导黄连产业发展。“黄连是大自然对石柱的赠予,石柱黄连产业发展基础深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仝小林说。
产地初加工。石柱县农业农村委供图
多年来,石柱县在积极盘活黄连资源的同时,也不断吸引行业权威专家前来实地指导,加快产学研用的深度结合,让小黄连发挥大效益。“我们与西南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了黄连趁鲜切制的技术瓶颈。”旺隆科技公司总经理彭平安指着正在运行的生产线介绍,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下,企业已制定了《石柱黄连产地片质量标准》《石柱黄连产地片加工技术规程》两项关键标准。
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正结出硕果。目前,石柱县已开发出以黄连为主要原料的五黄养阴颗粒、妇炎康复片等中成药和黄连须散、泻痢宝等中兽药10余种,以及黄连牙膏、抑菌液等精深加工日化产品,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中国·重庆黄连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同步筹备成立“中国中药协会黄连专业委员会”,凝聚国内全产业链专家学者、主产区行业协会、深加工重点企业等力量,深化石柱黄连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之路。
“未来,石柱县计划将黄连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打造产值超50亿元的中医药产业集群。”秦建表示。
夕阳西下,黄水镇的黄连加工车间依然机器轰鸣。这些散发着独特清苦气味的黄色薄片,即将开启新的旅程——有的将成为高端中药制剂,有的将化身大健康产品,有的则将远渡重洋,让中国中药惠及更多人群。
从深山里的传统种植到现代化产业园,从单一原料销售到全产业链开发,石柱黄连正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新故事。(庞佳琦戴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