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近零碳园区生长出“制造新绿”——首批园区绿色转型显成效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要闻 > 正文

重庆近零碳园区生长出“制造新绿”——首批园区绿色转型显成效

来源:重庆日报2025-08-18 11:06

  屋顶光伏铺展“蓝色海洋”,智能车间跃动数据脉搏,废弃资源上演循环“魔法”——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重庆首批近零碳园区的现实图景。

  产业园区,既是工业“主战场”,也是降碳“主战场”。重庆首批9个近零碳排放园区设立两年多,成效如何?连日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访重庆大渡口重庆建桥工业园(以下简称建桥园区)、重庆巴南重庆数智产业园(以下简称巴南数智产业园)和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寿经开区)。

  两年间,建桥工业园“向绿而行”蔚然成风,巴南数智产业园用“智造基因”重塑生产链条,长寿经开区实施循环经济“魔法”变废为宝,三大路径协同发力,让“制造新绿”破土生长,“减排不减速”的重庆制造业绿色转型成效清晰浮现。

  大渡口建桥园区:

  多措并举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在建桥园区海康威视科技公司厂房屋顶上,8000多块蓝色光伏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原来,这是该企业充分利用“屋顶资源”,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力,带动企业电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以此实现每年发电量约260万千瓦时,节省标准煤930吨,减排二氧化碳2600吨。

  海康威视开展光伏发电,是建桥园区发展“含绿量”提升经济增长“含金量”的写照。

  “节能降碳、科技赋能等多措并举探索绿色发展路径,让园区实现制造业绿色变革,呈现出多个绿色发展亮点。”建桥园区发展中心副主任郭寰介绍,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园区内绿色公交实现全覆盖;园区公共照明设施全部采用高效节能产品,绿色照明比例达100%;园区多个重点企业利用碳排放管理智慧平台进行后台碳排放数据分析,开展能源监测统计和碳排放统计核算等。

  通过建桥园区牵头带动绿色发展,园区内一批绿色企业不断涌现——

  比如,入驻企业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所属三峰环境集团自主研发的垃圾焚烧发电核心设备畅销国内外。截至去年底,企业累计处理垃圾超1.24亿吨,等同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36万吨、新栽树木14.8亿棵,累计提供绿色电力445亿度。

  另一家入驻企业,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迭代和工艺革新,生产的玻璃纤维材料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电子通信等领域,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该企业玻璃纤维产能突破120万吨,跻身全球行业前3位,其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核心技术能力居于全球行业领先地位。

  如今的建桥园区,一座座“森林绿岛”拔地而起。整个园区布局光伏发电形成日发电量1.6万千瓦时,并通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40多家入驻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向绿而行”蔚然成风。

  巴南数智产业园:

  协同入驻企业共建“数智高地”

  8月的巴南数智产业园,暑气热浪裹挟着繁忙生产。

  在这个有国家级“绿色称号”的园区里,多家入驻企业演绎着智能化绿色化交织的“生产进行曲”。

  走进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总投资上百亿元的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上,一块块玻璃面板通过镀膜、显影、蚀刻等数十道工序,源源不断被生产出来,为三星、惠普等全球知名品牌显示器产品提供配套。

  “企业生产‘含绿量’‘含智量’十足。”惠科金渝政企事务部部长唐莉介绍,比如企业“高集成电子纸产品制造数字化车间”,在去年获得重庆市级“数字化车间”认定。该车间引入一系列高端自动化设备和信息系统,对现有液晶面板生产线进行技术革新,加速生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惠科金渝还在产品生产环节投入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多个智能平台,实现业务系统与车间生产设备、智能生产线综合集成,形成生产设备智能物联、生产线动态智能调度。

  另一家入驻企业,玛格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亦呈现出“智能化、绿色化”亮点——车间生产线上,一台台机器人挥舞“手臂”在执行家具生产任务的同时,旁边一块LED屏幕上数字则在不断跳动,设备运行状态、订单执行情况、生产耗时分析等数据通过屏幕实时显示,生产状态一目了然。

  玛格家居董事长、总经理唐斌称,通过对生产线实施智能化改造,企业形成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营销、设计、生产、物流、服务”全流程数字化闭环,可对所有订单进行科学计算再排产,大幅减少生产原料浪费。

  “‘智能’‘绿色’是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密码’。”巴南数智产业园公司董事长丁华表示,园区通过聚力发展新型显示、5G大数据等产业,协同入驻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共建“数智高地”,不仅在生产端实现提质增效,还在市场端取得更多订单。

  长寿经开区:

  施展多个循环经济“绿色魔法”

  化工废气在氢能赛道“焕发新生”,废弃硫酸可循着绿色路径“涅槃重生”……

  在长寿经开区,这个集聚了重庆钢铁、巴斯夫等一大批钢铁及化工龙头企业的产业基地,多个入驻企业施展的“绿色魔法”令人目不暇接。

  “这套装置每天可生产高纯度氢气6400公斤,能满足26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用氢需求,等同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万吨。”在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企业甲醇运行部副经理董礼介绍道。

  在川维化工使用甲烷生产醋酸的过程中,会同步产生大量氢气,然而其含有水分、甲烷、一氧化碳等杂质,达不到高纯度商用氢气标准。以前这样的混合物要么用于燃烧供暖,要么做成液氨,并没有完全“物尽其用”。

  直到2023年,“成渝氢走廊”建设启动,川维化工投资建设国内首套以天然气副产氢为原料的氢气纯化装置,把“粗制氢气”提纯到燃料电池可用标准。这套设备投用后,不仅为成渝氢走廊铺好“氢气路”,还助力氢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

  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是园区另一家施展“绿色魔法”的企业。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在全球首创“天然气直接转化为食用蛋白”技术,不仅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发酵和固液分离都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分离后的液体部分还可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这一发展方式,已经在园区渐成规模。”长寿经开区负责人表示,以重庆钢铁、神龙腾达等企业为核心,园区形成从钢铁辅料到废钢回收、钢渣矿渣综合利用的全流程、循环化产业链;园区企业卡贝乐化工的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利用装置,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30万吨;园区企业乐峰化工建成投用2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万吨,利用副产氢气5.6亿立方米。

  通过聚焦循环发展,目前长寿经开区累计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0多个,并聚焦绿色发展推动40多家重点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去年,长寿经开区“源头管控+示范引领+循环利用+智慧管理”无废园区管理方式还跻身国家级“无废园区”典型案例。

  (文/记者 夏元 见习记者 董存春)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山洪救灾

  •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落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