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富气少油”到“油气并进” 重庆复兴油田破解“世界难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重庆观察 > 正文

从“富气少油”到“油气并进” 重庆复兴油田破解“世界难题”

来源:重庆日报2025-08-13 10:31

  8月6日,重庆丰都县仁沙镇。一座雄壮的采气平台——泰页1试采站,如同钢铁巨人矗立于平整开阔的井场。它的脚下,灰顶的控制室、银色的储罐、黄色的采气树布局井然,高压电塔从远山引来动力,纵横的管线将宝贵的“工业黄金”输送出去。

  这里,就是重庆市和整个四川盆地的第一个油田——复兴油田的核心作业区。一种暗金色的、被地质学家称为“挥发性”的轻质石油,正从地下数千米深的页岩层中汩汩而出。

  复兴油田在中国的能源版图上点亮了一个新的坐标,其背后则是十余年探索和开拓。

  十年求索:不惧“魔咒”淬炼技术

  2009年,当中国的能源巨头们将目光投向四川盆地时,一个流传了半个世纪的地质学“魔咒”仍在业内回响——“富气少油”。盆地内天然气田星罗棋布,涪陵、普光等世界级大气田的发现,似乎都在不断印证这一论断。

  然而,勘探者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丝可能。江汉油田专家刘乔平,当时还是一名青年技术员。他至今仍记得2009年团队初次进驻时的情景:“那时候,我们的目标是‘大安寨段’层位,各种地质资料都显示,那里应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们都憋着一股劲,想破局。”

  最初钻井,确实见到了油气。后来尽管打了10多口井,产出的油气始终不多。多少个深夜,江汉油田技术团队反复推敲复杂的测井曲线和地质模型,却始终无法突破产能的瓶颈。

  2012年,一个巨大喜讯从重庆涪陵的焦石坝传来,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横空出世。刘乔平所在的团队被紧急抽调,参与到页岩气大会战中。

  在涪陵的十年,是中国页岩气技术突飞猛进的十年。勘探队员们面对的是埋深数千米、薄如纸片的页岩层。他们从零开始,摸索出“水平井+体积压裂”的核心技术,将钻头精准地送入目标储层,并用高压水流在致密的岩石中“压”出通道,钻井周期也从133天缩短至不足30天。

  江汉油田页岩气管理部副经理葛兰说:“涪陵的经验太宝贵了,它不仅为国家贡献了清洁能源,还为我们锻造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沉淀下了一整套适用于复杂山区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技术突破:像做手术一样开采

  2020年,在页岩气开发进展顺利的同时,中国石化的决策者们将目光再次投向了十年前那片留下遗憾的土地——复兴地区。

  这一次,他们要用在涪陵淬炼出的“绝学”,来挑战页岩油这块更难啃的“硬骨头”。

  复兴地区的页岩油藏,地质条件比涪陵页岩气田更复杂。其主力层系“凉高山组”,黏土矿物含量超过60%。

  “我们必须在理论认识上实现颠覆性的突破。”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总地质师说。一场由地质、物探、钻井、压裂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迅速成立,进行一体化协同工作。

  团队首先要解决的是“眼睛”的问题——如何精准找到地下数千米处最富集的“甜点”区域。为此,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针对陆相页岩油的“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序列,能像CT扫描一样,将地下的油气富集区、地层压力、岩石脆性等关键信息清晰地描绘出来。理论的突破,让钻井部署从过去的“概略撒网”变成了“精准点穴”。

  2021年,泰页1井开钻。在钻进过程中,团队针对高黏土含量的特点,量身定制了特殊的钻头和钻井液体系,并优化了钻具组合。最终,钻井周期得到大幅缩短。

  最关键的考验是压裂。为了“驯服”这套极难改造的储层,技术团队祭出了被称为“超密切割+聚能造缝+复合转向+饱和加砂”的深度压裂“组合拳”,像做“微创手术”一样,在地下岩层中制造出纵横交错的复杂缝网,为石油和天然气的流出开辟了“高速公路”。

  2021年底,泰页1井放喷测试,一股暗金色的油流喷涌而出,获得了日产油58.9立方米、日产气7.35万立方米的高产油气流。

  泰页1井的成功,标志着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随后,兴页9井等相继获得成功,探井成功率达到100%。

  2025年7月31日,复兴油田首期2010.06万吨石油和123.52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正式宣告重庆第一口油田诞生。

  产业变革:改写重庆能源结构

  复兴油田的诞生,在重庆乃至整个中国西南地区,激起了一场深刻的能源与产业变革的涟漪。

  首先,它从根本上改写了人们对四川盆地的能源结构认知。

  重庆大学能源经济系主任汪锋表示,四川盆地“富气少油”的传统认知,在复兴油田的工业油流面前被打破。在看似资源匮乏的区域,通过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依然能够找到巨大的非常规油气潜力。这不仅为中国原油的稳产增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接替区,也极大地提振了在全国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寻找页岩油的信心。

  重庆,所有的成品油全部依赖外省调运。复兴油田的出现,为缓解这一结构性矛盾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汪锋分析道,这不仅仅是有油了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为重庆补齐工业体系拼图上缺失的一块——石油化工,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

  依托复兴油田,重庆未来可以规划建设炼化项目,并向下游延伸,发展高分子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形成完整的“油头化尾”产业链条。

  “当然,油田的发现并不意味着必须在本地建设炼化厂。”汪锋表示,从全国一盘棋的经济性角度考量,将其运往成都等地现有的大型炼化基地或许是更优选择。

  技术突围:将主动权牢牢掌握

  全球页岩油革命始于美国,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优越的地质条件——埋藏浅,开采成本低。葛兰介绍,中国的页岩油资源,大多埋藏在数千米之下,地质情况复杂,开采难度极大。

  复兴油田的成功,恰恰是在这种“特高难度”的赛道上取得的。

  汪锋说:“以前,我们只能看着美国开发,现在我们不仅能开发,还能在他们认为不具备开采条件的地方取得成功。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这种技术自信,意味着中国已经将页岩油开发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外,油田开发中形成的技术装备,也为中国能源“走出去”战略锻造了新的“金刚钻”。

  “我们的技术和经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以及中东、非洲等许多拥有类似复杂油气资源但缺乏开采能力的国家来说,极具吸引力。”葛兰表示,江汉油田已经与沙特阿美等国际公司开展了深入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在业内专家看来,向海外输出页岩油技术、设备和解决方案,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进一步助推中国提升国际能源话语权和保障国家长远能源安全。

  复兴油田>>>

  复兴油田所在区域的页岩油资源总量预估超过10亿吨,而整个四川盆地的非常规石油资源量更是高达约17亿吨。

  截至2025年7月,复兴区块投产井35口,日产油超100吨。据了解,目前复兴油田效益开发的油价门槛为65美元/桶,未来将降低到50美元/桶。

  复兴油田的计划是,按照“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地面地下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总要求,实现页岩油“十五五”期间上产至50万吨。

  (文/记者 白麟)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北卢龙: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贵州罗甸:做热“亲水”夏日品牌 促全域旅游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