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深化“课程+活动+实践”的全链条育人模式,打造“红岩品牌、巴渝特色、数字赋能”的学校美育生态,近日,市教委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过八大举措推进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通知》明确了目标任务,到2027年,将遴选一批巴渝特色美育资源,开发一批优质学科美育课程,培育一批美育名优教师队伍,打造一批示范性美育研究成果,推选一批美育试点区校,形成“课程有特色、师资有保障、评价有创新、资源有协同”的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格局,推动城乡美育均衡普惠。在此基础上,再用三到五年时间,推动构建五育融通、幼小中大纵向贯通、城乡校际资源互补、家校社全域协同的美育新格局,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具有重庆特色、彰显巴渝底蕴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通知》明确,重庆市将通过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美育素养、普及艺术实践活动、营造校园美育文化、优化美育评价体系、推进乡村美育提质、打造智慧美育生态、构建社会美育协同矩阵八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其中,在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方面,《通知》强调要规范课程体系建设,鼓励开发地方特色校本课程,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等与美育课程深度融合,构建具有重庆辨识的美育课程群。同时,要创新教学模式方法,针对不同学段设计差异化教学,如学前教育阶段立足年龄认知特点设计趣味化启蒙活动;义务教育阶段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推广走班上课,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高等教育阶段构建以文化传承、经典研习和实践创新为核心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此外,加强“美育+”学科课程建设,挖掘学科美育元素,推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
在提升教师美育素养方面,《通知》提出对艺术教师全员实施“分层分类”美育培训,每位教师每5年培训时间达到360学时;支持培育学校美育教师工作室、跨校教研团队,定向帮扶乡村薄弱校。
在营造校园美育文化方面,支持学校因地制宜建设小型美术馆、博物馆、展览厅、音乐厅、剧场等美育展示平台,将巴渝文化、红岩精神等地域美学元素深度融入校园环境设计,打造“一校一景”特色美育空间。
在推进乡村美育提质方面,《通知》称要推进美育资源共建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美育研学实践基地;深化城乡美育校际帮扶,建立高校与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体系,推动师资互聘、教研联动与资源共享。
在打造智慧美育生态方面,要推动数字变革智慧赋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开发形成一批数字美育智能教学工具和动态课程资源包。
《通知》还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将美育浸润行动纳入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整体谋划,明确美育工作分管副校长,定期研究学校美育工作,“一校一策”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各级各类学校要保障基本的艺术场地设施和器材器具,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引进校外社会资源,满足学生开展美育教学和实践的多样化需求。
(文/记者 李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