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23日,重庆市江北区“江小律”志愿者服务队张律师进驻铁山坪司法所的首个值班日,便以两起典型咨询案例生动诠释了专业法律服务对基层治理的赋能效应。司法所也随之开启了“律师常态化驻点+精准化普法”的创新模式,开展接地气、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和纠纷调处,让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出门可见、触手可及”,推动“民声”落地为“民生”。
婚姻家事解心结 法律疏导护家和
上午9时许,居民王女士情绪低落前来求助,向张律师倾诉她与丈夫近期的感情困境。夫妻间频繁的争吵、婆媳关系的紧张以及家庭氛围的持续恶化,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产生了结束婚姻的想法。张律师耐心倾听后,从专业角度开出“法治良方”,不仅结合《民法典》逐条讲解了共同财产分割及离婚诉讼流程,还针对性地指导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更难得的是,张律师还从家庭关系调解的角度,为王女士提供了处理夫妻矛盾的专业建议。
“离婚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通过法律途径既能保护自己,也能给家庭一个修复的机会。”临别时,张律师又对王女士进行了一次劝导。“张律师既帮我理清了思路,又教会我很多化解家庭矛盾的方法,”王女士在咨询结束后表示。
特殊群体监护,法律保障护权益
上午10时许,民政办蒋老师来到司法所,带着“三无”老人监护难题,向张律师求教?。蒋老师提到“辖区有些老人膝下无儿无女、自身能力受限,近亲属又无法尽到照顾义务,他们的监护问题如何解决?他们的正当权益谁来保护?”
针对“谁应担任监护人?”“街道能否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等焦点问题,张律师结合法律法规与实务经验给予了明确指引,并同蒋老师讨论了日常探访机制相关话题。“这些法律指引就像及时雨!”蒋老师表示将据此完善特殊群体关爱帮扶,确保权益保护制度化、常态化。
法律服务惠民生 机制创新筑和谐
“以前找律师要跑城区,现在遛个弯就能解决法律难题。”正在咨询租房合同的超市店主陈先生对张律师的服务赞不绝口。忙完全部工作已经将近中午,张律师又同司法所负责人交流了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些经验做法。
司法所负责人表示,“江小律”机制不仅实现了律师资源下沉,为居民搭建了便捷咨询渠道,又为基层干部依法履职提供了专业支撑。“这是治理资源的精准滴灌,让专业力量沉下去,法治获得感升上来。”下一步,铁山坪司法所将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专业法律服务,切实提升基层法治服务水平。
(通讯员 付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