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新资源不断聚集 合作不断加码 成果不断涌现 四大重庆实验室建设加速推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要闻 > 正文

创新资源不断聚集 合作不断加码 成果不断涌现 四大重庆实验室建设加速推进

来源:重庆日报2025-07-23 09:48

  汽车减重21.8%,整体性能却提升10%以上——前不久,赛力斯放出“大招”,正式发布了面向量产的全球最大一体压铸镁合金后车体。消息一出,业界轰动。

  赛力斯此次在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上的“破圈”,攻克了48项关键技术难题,其中12项是“从0到1”的突破。

  这是重庆实施产学研深度合作结出的硕果,重庆明月湖实验室的团队便是其研发团队之一。

  作为重庆布局建设的四大重庆实验室之一,明月湖实验室本月中旬正式揭牌。继金凤实验室、嘉陵江实验室之后,重庆实验室的版图再添一块拼图。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庆四大科创高地建设,打造具有标志性和辨识度的载体,在重庆科技创新体系中起到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这既是重庆实验室的战略定位,也是其肩负的重大使命。

  随着创新资源不断聚集、合作不断加码、成果不断涌现,四大重庆实验室建设正加速推进。

  精准落子

  聚焦四大科创高地布局建设

  国家实验室体系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标国家实验室,近年来,浙江、广东、江苏、四川、河南等地陆续成立省(区、市)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和“生力军”,力争在国家创新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

  重庆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建设,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原则,市级统筹、自上而下布局建设金凤、嘉陵江、明月湖、广阳湾四大重庆实验室。

  金凤实验室是重庆市首家挂牌建设的重庆实验室,坐落于西部(重庆)科学城凤栖湖畔,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主任卞修武领衔,以“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为核心任务,以原始理论创新和“卡脖子”技术基础理论突破为首要目标,构建科研矩阵,努力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技创新地。

  几公里外的缙云山脉虎峰山麓,嘉陵江实验室也于今年4月正式揭牌。

  该实验室依托重庆大学布局建设,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领衔,围绕“数智+装备”主攻方向,打造“数智基座—关键部组件—装备系统应用”全链条高端数智装备与系统产业基地,推动建设国内首个以概念验证、研发测试为核心,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高能级研究平台集群。

  明月湖实验室位于两江新区明月湖畔,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牵头,主要围绕“科创+产业”,聚焦新型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智能材料、交叉前沿材料、材料大数据及智能设计等领域,积极打造新材料创新高地,服务重庆打造万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突破引领

  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作为重庆科技界的新晋“顶流”,重庆实验室刚“出道”就备受关注。到底怎么建?具体做啥?能给重庆带来什么?人们在好奇之外,更多的是期待。

  根据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的《重庆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重庆实验室有3个坚持,即坚持国家所需、重庆所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量力而行、务求实效。通过整合优势创新力量和资源要素,一体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一体推进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解决一批前瞻性、引领性、关键性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问题,集聚一批顶尖和优秀人才团队,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培育发展一批未来产业。

  换言之,重庆实验室要让科研“顶天”又“立地”,要“仰望星空”,但绝不是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做重庆“跳一跳、够得着”的事。

  自启动筹建以来,各实验室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全速推进建设——

  金凤实验室聚焦病理诊断,有机整合检验和影像学科的“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研究,建成8个高能级科研平台,拥有超4000台套仪器设备,建成国内最大脑胶质瘤多模态数据库,已取得13项原创性成果。

  今年4月,金凤智慧病理中心正式启动建设,这也是我国首个智慧病理领域协同创新平台。

  “精准医学归根到底是精准治疗,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诊断,而精准诊断的核心是病理。”卞修武介绍,随着人工智能飞速发展,“AI+病理”成为全球智慧医疗研究热点。金凤智慧病理中心的定位是病理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协同创新平台,依靠跨学科专家资源,依托金凤实验室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实现从“经验看病”向“智慧算病”的跨越。

  嘉陵江实验室汇聚了重庆大学信息学部、工程学部、医学部、理学部等10余个学院的优势资源,重点开展数智基座、关键部组件、仪器和光电芯片等7个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目前,已聚集超200名科研人员,建设了智能机器人等6个科研平台。

  在筹建过程中,嘉陵江实验室已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打造智慧物流和交通研究中心、微纳器件及微系统研究中心、智能装备联合创新中心等,并与多家企业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开展了产学研深度合作。

  自2024年11月筹建挂牌至今,明月湖实验室已牵头获批中国产学研镁固态储氢材料联合实验室、中国新型储能材料和装备协同创新平台。同时,以材料大数据及智能设计(AI+材料)为基础,聚焦新型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领域,围绕“科创+产业”大展拳脚。

  全球最大一体压铸镁合金后车体白车身在赛力斯成功试制,镁电池电芯研究和中试正快速推进,镁储氢技术和宝武镁业合作向产业化推进……潘复生表示,明月湖实验室要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持续不断提升原始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发展力,最终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材料科创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化高地。

  机制改革

  激活创新活力

  重庆实验室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器,还将打造成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包括创新管理机制、开展有组织科研、探索科产金协同机制、创新引才用才机制等。

  比如,在开展有组织科研方面,重庆实验室可按照“中心+网络”的组织架构,积极探索“院士领衔、部市共建、市区协同、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同时被赋予组织实施全市相关领域重大科研专项和科研项目的自主立项权。

  在探索科产金协同机制方面,系统化推进“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市场应用—产业化生产—集群化发展”,以“技术+资本”促进成果转化,支持科技团队创办科技型企业,运用市场化、专业化方式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重庆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也提出,鼓励重庆实验室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整合市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力量,形成以重庆实验室为主体、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协同合作的创新格局。

  创新改革的基因,从各实验室启动筹建之初就被植入,如今已在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过程中显现。

  金凤实验室何永红团队在开展医学光学智能病理装备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成功孵化一家科技企业,研发出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荧光明场多功能数字切片扫描系统。

  为推动创新产品的产业化和商业化,金凤实验室智慧诊疗器械中心帮助企业搭建平台,实现了产品样机生产,并通过优先审评通道,帮助该系统成功获批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从申报注册到获证,用时不到3个月。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明月湖实验室就有自己的引才之道,通过创新科研管理制度等,吸引全球人才。比如,在实验室形成的“核心+卫星+网络(离岸)”研发基地体系下,高水平人才想要加入明月湖实验室,不一定要到重庆本地工作,也可以在海外离岸进行科研工作。

  从去年11月筹建挂牌至今,明月湖实验室已经组建了超400人规模的研究团队,短短半年多时间,团队规模翻了近一番。

  据了解,重庆实验室挂牌建设期是3年,其间,我市有关部门将“一室一策”统筹科技、人才、产业、教育等市级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重庆市将全力打造四大重庆实验室,推动金凤实验室集聚高水平人才团队,尽快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推动嘉陵江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挂牌后加快建设;尽快启动筹建广阳湾实验室。

  (文/记者 张亦筑)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明日召开!敬请关注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

  • 百年量子路:从理论诞生到改变未来的量子信息革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货运量突破6000万吨,客货运输实现量效双增。
2025-07-22 02:35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重要战略举措,它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5-07-22 02:3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是黄河矿的富钕端元矿物,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
2025-07-21 09:46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超导”,可能会觉得陌生。简单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2025-07-21 09:40
雨又下了一夜,太阳终于爬上了大娄山。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种粮大户王建全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却犯了愁:“雨水多,禾苗长得快,可田里的稻飞虱太多了,恼火呦!”
2025-07-21 02:45
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第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IEC TS 62565-5-3:2025)正式发布。
2025-07-21 02:45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国际标准《纳米制造—可靠性评价—第4—1部分
2025-07-21 02:45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