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10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重庆市政府侨务办主任王建国介绍,近年来,重庆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引导华侨华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具有“辨识度”的侨务工作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打造高能级侨务品牌,以“侨”为桥赋能开放合作。重庆立足“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优势,推动侨资侨智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比如,策划举办“一带一路”侨商合作发展大会,累计促成项目签约落地重庆数百亿元,成为西部侨务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打造“创业中华”引才品牌,迭代推出世界名校“侨”重庆活动,成立世界名校校友联盟,设立重庆侨创中心;开展“侨建新重庆”系列活动,举办“渝侨经济圆桌会”“侨商区县行”活动,引导侨商侨企深度参与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助力重庆市与马来西亚吉隆坡市、越南河内市等10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城市缔结友好。
——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优化涉侨法治化营商环境。重庆注重以法治护航侨企发展,创新建立涉侨权益保护机制。建立“法侨检侨”协作机制。市检察院联合市侨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涉侨检察工作意见,提出19项护侨惠侨措施;市侨联、市检察院、市知识产权局建立涉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合作机制,联合发布实施意见,推荐10余家重点侨企纳入第三批市级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构建多方联动知识产权保护格局。精准服务侨企需求,开展“法护发展·侨助创新”“在渝侨企恳谈会”等活动,提供融资对接、法律咨询等支持,近年来,累计帮助侨企侨胞协调解决诉求困难上百起。强化政策落地效能,启动“侨团助渝企·出海谋发展”活动,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开放平台和众多海外侨团,为侨企提供物流、通关便利,带动侨企出海发展。
——创新文化传播载体,以“城市IP”吸引侨胞共建共享。讲好重庆故事,推动“山水之城”成为侨胞情感纽带和投资热土。用好全市14家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金字招牌”,先后在长寿、大足、荣昌、重庆师范大学等区县和高校开展“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500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赏巴山渝水、品巴渝文化。同时,借助与国内主流媒体、新媒体及海外华文媒体的联动,让活动主题海内外“出圈”“出彩”。
王建国表示,重庆通过品牌化、法治化、文化传播三大路径,将侨务工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既彰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也为侨胞参与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重庆样本”。
(李舒 实习生 刘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