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8日,全国高等学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首轮规划教材《医学大数据技术》《医学自然语言处理》编写会议在重庆医科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人工智能医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山城,围绕教材内容框架、编写规范、分工安排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共同开启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材体系规范化建设的新篇章。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五五”规划教材建设要求,推进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材体系建设。
重庆医科大学校长、《医学大数据技术》第一主编张泽民强调,当前医学教育正迎来“AI+医疗”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医学大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作为智能医学工程的核心支撑,急需系统化、标准化的教学资源予以承载与推广。他指出,本次教材编写既是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五五”规划教材建设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由“学科构建”迈向“内涵发展”的关键一环。
张泽民表示,《医学大数据技术》教材将聚焦多模态医学数据的采集、治理与应用,助力破解临床科研中的“数据孤岛”问题;而《医学自然语言处理》教材则致力于构建医学文本智能分析的理论体系,为智慧诊疗、电子病历挖掘等应用场景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与方法支撑。这两部教材的编写将为培养“懂医学、精技术、善创新”的医工交叉复合型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现场,两部教材的编委团队分别就章节结构、内容逻辑、交叉审稿机制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达成了初步编写框架与分工共识,为后续教材高效、高质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庆医科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是医工深度交叉融合的“新医科”专业,《医学大数据技术》和《医学自然语言处理》两本核心教材作为首轮、首版规划教材,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引领意义。未来,全体编委将持续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编写、高质量出版”的原则,打造具有时代前瞻性与专业引领性的精品教材,服务于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据悉,重庆医科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新医科”建设号召,大力推进医工交叉与智能医学等前沿领域的深度融合。本轮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全套12本,重庆医科大学共3名教授入选主编、副主编,5名教授入选编委,共参与4本教材编写。未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深化 “医学 + X” 领域的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为推动我国新医科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 秦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