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讲解工作应当让革命精神入脑入心,可感可触、直达人心。”近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古越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推荐的5位基层代表之一,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围绕“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美好生活”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6月29日,从京返渝后,古越再次进行了相关分享。
古越正在讲解红色故事。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供图
“红色旅游讲解员是红色文化和听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每一次的讲解,都是一次红色文化的播种。”古越表示,自己与红色旅游讲解员职业的缘分,就来源于这份种子。他回忆道,一次在重庆渣滓洞听到一位讲解员讲述革命先烈事迹时,那些红色故事如种子般埋进他心里,就此生根发芽。在工作选岗时,他毅然选择了讲解员岗位。
如今,他也成为了播撒红色种子的人。
2014年,古越入职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从事讲解工作。11年来,他多次走进学校、军营、机关、乡镇开展宣讲,致力于把红岩故事送到千家万户,做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他累计讲解超12000场、参加600余场各类宣讲和报告。先后获评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称号、全国优秀讲解员称号等。
“看到听众们听过讲解后湿润的眼眶、坚定的眼神,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古越感慨地说。2014年在渣滓洞的那一幕,让他至今难以忘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一封信前久久伫立,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古越轻轻上前询问,老奶奶哽咽着说:“这是我爸爸写的信。”那一刻,古越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与责任感。他更加深刻地明白,自己传递的不只是那些镌刻着岁月印记的红色故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传承,是革命先辈们用生命铸就的信仰之光。
然而,这条传承之路并不轻松。刚工作时,古越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白天,他在馆内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讲解;夜晚,他沉浸在书籍的海洋里,深入钻研历史知识。“只有真正吃透了历史,理解了那些精神的内涵,才能在讲解时让听众感同身受。”古越认真地说。
对于红色旅游讲解员来说,历史知识的积累只是起点,若想让参观者与革命岁月产生灵魂共鸣,还需“把老故事讲出新温度”。2024年,红岩博物馆成立了红岩精神宣教劳模和工匠创新人才工作室。在工作室的指引下,古越和同事们深耕党史研究、参与红岩干部学院课程研发,推动团队从“讲解服务型”向“学术引领型”蜕变;更借助AI、VR等前沿科技,创新探索出“沉浸式+情感教学+全媒体”的红色文化传播新路径,打造了《心中的红岩》《歌乐忠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事迹展览》等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
“江阿姨在做很对、很好的事情,特别、特别有勇气。” 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话语坚定;“珍惜当下,不负青春”,深受触动的大学生在留言签上郑重写下感悟……这些瞬间见证着红色种子悄然播撒,也彰显着以古越为代表的红岩博物馆讲解员们,真正做到了让革命精神可感可触、入脑入心、直抵人心。
从被感动到感动他人,从接受种子到播撒种子,以古越为代表的重庆红色故事讲解员们,始终在岗位上步履不停。作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岩精神的群体,他们如璀璨明灯,照亮无数人心中的红色信仰,让颗颗红色种子在中华大地深植根系、抽枝展叶,最终绽放出绚烂夺目的精神之花。(谭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