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6月28日,重庆市渝中区文物局为17名首批文物保护社会监督员颁发聘书,标志着渝中区文物保护社会监督员队伍正式组建成立并开展工作。
据悉,渝中区文物局为推进文物保护机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经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研究评审等程序,从社会各领域选聘了首批17名文物保护社会监督员,这些监督员涵盖了机关干部、企业高管、社区群众、专家学者、政协委员等。监督员聘期一年,持证上岗,主要职责包括督促指导文物管理、使用单位履行保护责任,监督有关单位落实文物管理制度和保护利用程序,开展文物安全监督巡查等。
组织文物保护社会监督员开展集中培训。
上岗前,渝中区文物局组织文物保护社会监督员开展了实地调研和集中培训,以切实提高监督质量。通过业务培训,全体监督员对渝中区文物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工程管理(两线范围建设控制)、古建筑常识及文物安全巡查要点等有了较好把握。
渝中区文物局负责人介绍,作为重庆首批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区,渝中区历史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组建文物保护社会监督员队伍,是当前文物保护形势和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充分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必然要求。下一步,渝中区文物局将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好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文物保护精细化水平,积极助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余宣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