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失智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长期照护问题日益凸显。作为一所以医学、护理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重庆护理职业学院如何发挥优势,破解这一照护难题?
">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失智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长期照护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一所以医学、护理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重庆护理职业学院如何发挥优势,破解这一照护难题?
学校针对半失能老人群体,成立失能照护专项志愿服务团队,创新探索“1133”志愿服务模式,依托“耆航助翼——大学生助力半失能老人自理自立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用青春力量托举幸福晚年,用务实行动叩开半失能老人的生命通道,在巴渝大地上书写“老有所依”的温暖答卷。
创新三阶康复训练体系
为半失能老人“找回”自理能力
“爷爷,以后就用这个刷牙,它不仅能做好牙齿的清洁,还能按摩牙龈。用之前把水灌进清洗槽里,然后点击开关就可以啦。”在半失能老人家里,志愿者正耐心为老人介绍着全自动口腔清洁机的使用方法。
这款由志愿服务团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全自动口腔清洁机,专为60岁以上人群及半失能老人设计,已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这一成果源于团队创新构建的“一聚一达·三筑三阶”服务模式(“1133”志愿服务模式),汇聚医疗、养老、学校、社区等多方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聚合专业力量,打造进阶式康复训练体系。自2022年起,志愿服务团队集结了涵盖老年保健与管理、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的26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了璧山区养鱼社区、大旺社区、青山社区等56户半失能老人家庭。他们立足半失能老人家庭实际,开展个性化、定制化志愿服务,创新出“基础能力激活→功能锻炼重塑→生活场景应用”三阶康复训练体系,帮助老人逐步实现从被动依赖到主动自理的转变。
家住璧山区丁家街道铜锣社区的王丰年(化名)就是受益者之一,从最初的肢体活动受限到如今能自主完成日常活动,从情绪低落到现在重拾生活信心,他的转变令人欣慰。“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现在终于找回了生活的尊严。”王爷爷的这番话,道出了众多受益老人的心声。
深入社区精心照料
让半失能老人“老有所护”
服务对象对志愿服务满意度达100%,90%的家庭照护人员熟练掌握半失能老人生活照护知识,居家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少48%,76%的家庭反馈因“过度照料”所引发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这些数字背后,是志愿者们用专业与爱心编织的守护网,更是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境的生动实践。
2023年至今,志愿服务团队深入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的多个社区,为半失能老人提供康复训练并追踪其日常锻炼情况。在志愿者的精心照料下,大多数半失能老人的情况得到改善。
以家住璧山区来凤街道花园社区的75岁老人李瑞(化名)为例,3年前他患中风导致左侧肢体偏瘫,在家庭经济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无法完成康复训练,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每天都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志愿服务团队了解情况后,积极开展行动,经过3年的康复训练与精心照护,李瑞如今已经能用左手吃饭、穿衣,借助助行器行走。
“失能老人家庭面临的困境,不仅在于生活不能自理的困扰,更在于长期护理带来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专项志愿服务团队的专业照护,不仅为半失能老人带来希望与温暖,也有助于营造更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面向未来,重庆护理职业学院将持续实施“耆航助翼——大学生助力半失能老人自理自立志愿服务项目”,深耕半失能老人照护领域,组建更为专业的志愿服务团队,扩大服务范围,在巴渝大地绘就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杜林燕 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