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走进重庆市垫江县高峰镇大井村,薅秧歌广场上,村民们挽袖踏歌,唱出一曲融合乡村新貌的《薅出幸福薅出歌》;村子里的垫江县文艺创作基地内,书画家们挥动手中笔墨,记录下村庄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的幸福风景……在这里,以“产业筑基、文化铸魂”的“双轮驱动”模式下,正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垫江样本”。
产业筑基:特色农业链式发展激活乡村经济
依托“巴国粮仓”的天然禀赋,垫江县正构建“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推动农业向高附加值、生态化转型。在高峰镇红星村,800亩雷竹基地不仅是市级贫困村逆袭的缩影,更成为集体经济壮大的典范。通过成立重庆五兴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红星村将“撂荒地”变为“致富田”,探索“集体经营+农户务工”模式,带动200余名村民年均增收超420万元。
大井村则瞄准花卉经济,2020年起,村里流转了180多亩土地建设栀子花、桂花种植基地,实现“一花双收”——鲜花装饰市场与药用价值开发并举,带动户均年增收超2.4万元。
目前,高峰镇已初步形成“柑橘2000亩+雷竹1000亩+花卉1000亩”的特色农产品多元矩阵,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达453万元。
文化铸魂:市级非遗赋能添彩重塑乡村内核
文化振兴是垫江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以市级非遗“薅秧歌”为核心,高峰镇通过创作新曲目、培养传承人、举办田间歌会等活动,让传统农事号子焕发生机,成为田间地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同时,垫江首个“文艺采风创作基地”也落户高峰镇,通过吸引13家艺术协会入驻,打造书画走廊、艺术陈列馆,将农耕场景转化为美学符号。
此外,高峰镇邀请高峰籍红岩烈士陈鼎华的妹妹陈伦华到村开院坝会讲红色故事,引领党员群众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岩精神;“龙溪艺术村”配套名家工作室、儿童艺术培训基地及特色民宿,形成“月采风、季展演”的文艺生态链……通过打好“文化牌”,一张张具有辨识度的“金名片”让高峰成为度假游、休闲游、研学游的好去处。
高峰镇党委书记程小洋介绍,高峰镇将用好“垫江县文艺创作基地”平台,创作更多文艺作品、精品,同时大力推进“高峰薅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让“产业”与“文化”成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引擎”。(戴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