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石柱“三色”产业底色 “红黄绿”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区县 > 正文

重庆石柱“三色”产业底色 “红黄绿”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来源:第1眼TV-华龙网2025-04-27 10:51

  红黄绿”,色彩三原色。在重庆石柱,红、黄、绿三色交织在乡村田野,演绎着一场乡村振兴的彩色协奏曲。这里的人们用辣椒的“红”、黄连的“黄”、莼菜的“绿”,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新画卷。

  2024年,石柱“三色经济”综合产值突破40亿元,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25元,增速位居重庆市前列。

  辣椒红

  从田间到餐桌的“火红之路”

  微风拂面的四月也是农忙的时节,田野中,六塘乡三坪村村民正忙着移栽种植辣椒苗,每天忙得热火朝天。

  距此几百公里的重庆洪崖洞,火锅沸腾一条街,辣椒的鲜香让食客大呼:“过瘾,越辣越想吃!”重庆火锅好吃的秘密,在于底料。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辣椒加工集散地,石柱辣椒种植基地稳定在10万亩,自主培育的 “石辣1号”因色泽红艳、辣香醇厚,被业内称为加工辣椒中的“爱马仕”。

  石柱辣椒的红,让村民日子红火。

  三坪村谭定福就是直接受益者,2015年,他成立家庭农场后流转土地种植了百多亩辣椒,如今作为辣椒种植大户,每年收入数十万元。

  在石柱工业园区的辣椒加工车间,鲜椒经过烘干、研磨,变身火锅底料、红油辣子等200余种产品。小天鹅集团开发的“洪崖洞火锅底料”已通过跨境电商销往欧美,而大歇镇双坝村的60亩欧盟标准辣椒基地,也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

  从田间到舌尖,石柱构建起“科研+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成4个千亩级标准化示范基地,良种自繁自供率达100%;集聚小天鹅、金东东、谭妹子等30余家加工企业,开发火锅底料、油辣子、辣椒面等200余个产品,年加工辣椒8万吨。

  2024年,辣椒综合产值突破7亿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火锅连锁企业,更通过跨境电商远销东南亚、欧美,让“石柱辣味”香飘四海。

  黄连黄

  千年“苦药材”的甜蜜逆袭

  在石柱,还有一味田间“宝贝”,那就是黄连。

  作为“中国黄连之乡”,石柱黄连种植史近700余年,唐代即为贡品。目前,全县黄连在地面积7.2万亩,年产干品3600余吨,占全国60%、全球50%。

  黄连不仅是中药材市场的重要品种,更是石柱县村民致富的“摇钱树”。

  在石柱县黄水镇,村民李大姐正在自家的黄连种植园中忙碌。她向记者介绍:“以前种地收入低,生活条件有限。现在种黄连,不仅卖得好,还带动了村里其他产业的发展。”

  在前不久举行的“源味石柱——‘三色’产业爆品发布会”上,以黄连为核心原料的系列产品尤为亮眼:黄连切片、黄连花茶、黄连日化品等整齐陈列,展现着“中药材黄金”的多元可能。

  为了拓展黄连销售渠道,石柱建成了中国唯一的黄连专业交易市场,常驻在这里的100多名外地客商将每日上市的几十吨至上百吨黄连发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该交易市场年交易量4500吨左右,占全国交易量的90%以上。

  石柱重点围绕产、加、销、研环节完善产业链条,以企业为龙头带动黄连产业发展,引进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5家、黄连制药企业3家,年加工和销售黄连实现产值15亿元左右,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

  此外,当地还以黄连创新产业研究院为平台,与西南大学、重庆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紧密合作,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目前,石柱已建成石柱黄连良种选育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圃,培育改良黄连品种3个。

  莼菜绿

  水中“软黄金”的生态致富经

  辣椒的红,黄连的黄在武陵山区勾勒出一幅产业兴、山乡美的生动画卷。青山绿水中,还有一抹颜色很抢眼,那就是石柱莼菜。

  在冷水镇莼菜农业公园,游客可体验采摘、品尝莼菜宴,还能购买“莼小丝”即食产品。这座占地110平方公里的公园,年吸引游客1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

  就在今年初,首批石柱莼菜即食产品“莼小丝”首发日本,这也标志着石柱莼菜由原材料出口到加工产品出口、贴牌转出口到自营出口的“双突破”。

  小小莼菜为何能捕获海外食客的芳心?

  “这里水质纯净,种出的莼菜胶质厚!”石柱县有关负责人介绍。将视野放眼全球,只有中国和日本产莼菜。因为莼菜生长环境严苛,适温在20-30℃,海拔1200-1600米,水质要求无污染且常年缓流水不断,不能施用化肥和农药,因此在日本仅存400亩。

  而石柱,自1992年试种成功,莼菜种植面积已达1.4万亩,产量占全球七成。通过无化肥农药的生态种植,石柱建成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有机莼菜认证示范区,并开发出饮料、面膜、保健品等35种深加工产品。去年,莼菜综合产值3.5亿元,1.2万农户户均增收1.5万元。

  2025年,石柱将致力于让更多“石柱产”“石柱造”走出国门、畅销海外。

  通过“山上种连、山下种椒、水中种莼”的立体模式,石柱县“三色”经济,不仅让辣椒、黄连和莼菜成为当地的特色名片,更通过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带动了全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聚力扩量提质,石柱将厚植“三色”产业底色,让石柱特色更上一层楼。

  (文/记者 陈攀)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上海车展:中国汽车品牌引关注

  • 大学里的文创团队 让文物“活”起来 “火”起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