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关注老人不是施舍,而是回报。他们为社会奉献了一生,我们有责任让其晚年幸福。”近日,在重庆弘道国学研究院四合院,院长杨芝虎满怀深情地说道。多年来,他致力于为老年人打造精神家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老年群体的关爱。
重庆弘道国学研究院院长、党支部书记杨芝虎。
杨芝虎与老人的缘分,早在幼年时期就逐渐形成。在他两个月大时,被舅舅抱养,从小在双方长辈的关注下成长,养成了懂事的性格。同时,从小到成年期间,在注重家孝文化的大家族氛围熏陶下,更是强化了他对长者的尊重和关怀意识。
这份源自体贴关怀的责任感,成为他日后深耕老年事业的重要基石。1984年——1995年,他在康福来工作期间,敏锐察觉到退休老人面临的精神文化娱乐匮乏等问题,决心以行动为老人撑起一片“心灵桃花源”“安全岛”。
此后,杨芝虎便开启了他服务老年文化事业的征程。他作为活动总策划参与了共青团重庆市委、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市中医研究所等六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夕阳工程”爱心系列活动;主办、承办了一至九届的重庆“老年养生文化节”,一至七届的“亚太老年艺术节”等大型社会公益活动,累计服务数十万老人。
2007年3月,已经五十岁的杨芝虎还在鹅岭公园办起了学习馆、鹅岭当代国学会馆、重庆弘道国学研究院,并相继成立了“中国长寿工程老龄风采艺术总团”,旗下有358个中老年艺术分团和鹅岭国学文化高地五大爱心联盟,凝聚了9万多中老年人一起欢度晚年。
在他搭建的平台上,众多老人实现了晚年价值的再创造。86岁的王文栋加入艺术团后,在“全国中老年才艺之星展示比赛”中荣获演讲类金奖;还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2014年全国演讲大赛”中荣获个人一等奖,从普通退休老人成长为“重庆好人”以及“中国好人”候选人。更令人动容的是,十多年来,杨芝虎一直坚持对百岁老人刘昭凤的关心照顾,平时嘘寒问暖,提醒添衣、防暑,比子女还要贴心。刘昭凤坦言:“没有杨院长,我活不到今天。”
这份纯粹的初心,让杨芝虎和他所在的重庆弘道国学研究院收获了众多社会认可。杨芝虎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社科联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重庆弘道国学研究院多次被评为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系统的“先进集体”等等。但对他而言,老人们的笑脸与快乐才是最大的回报。当刘昭凤老人在文化节上分享“感恩”心得,当王文栋在舞台上绽放自信光芒,杨芝虎深知,自己这些年所有的坚持都意义非凡。
从童年的敏锐到如今的使命在肩,杨芝虎的“老人缘”已升华为厚重的社会责任,持续温暖着无数老人的晚年生活。(谭湘)
当日,作为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系列活动之一,第21届世界风筝锦标赛在山东省潍坊市滨海云门国际放飞场开赛,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257支队伍、1971只参赛风筝参加角逐。形态各异的风筝漫天飞舞,带来一场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