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14日,重庆市第一一五中学校推出“探秘王家坝:军事印记与文化传承研学行”主题实践活动,为学生们打造了一堂行走的“历史与非遗”融合课,以沉浸式研学助力青少年读懂乡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王家坝曾是西南地区重要能源基地,承载着“三线建设”时期的煤都记忆。学校依托矿井遗址、矿工故事等资源,开设“煤都精神”实景课堂。同学们通过参观竖井遗迹、访谈老矿工等活动,直观感受“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奉献精神。在特别设置的“军事打靶体验区”,学生在退伍军人的指导下使用模拟激光枪械,从国防视角理解矿区“平战结合”的历史意义。
体验陶艺课程。重庆市第一一五中学校供图
活动还将非遗技艺体验作为文化传承载体,设置了陶艺工坊、茶礼课堂和蓝染实验室三大实践模块。
在陶艺工坊,同学们以当地陶土塑形,复刻传统煤油灯,在匠人指导下领悟“泥与火”的艺术;
在茶礼课堂,结合巴渝“老荫茶”民俗,同学们学习敬茶礼仪,体悟“清、敬、怡、真”的茶道哲学;
在蓝染实验室,同学们用植物染料拓印矿井机械纹样,创作兼具工业美学与非遗技艺的蓝染作品。
此外,课程还贯穿“探究+实践+创造”主线,让同学们结合历史、劳动、艺术等学科知识,完成煤业发展时间轴绘制,开展跨学科学习;通过绘画、手账记录感悟,提升审美与创新思维,并把军事打靶成绩与战术协作表现纳入劳动教育评分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庆市第一一五中学校校长安毅表示:“让教育回归生活场景,才能激活文化自信的深层动力。王家坝研学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更为乡村振兴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未来将联动更多学校,共建巴渝文化研学矩阵。(杜宜平 罗瑞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