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今年中国宣传主题定为“保障母婴健康 呵护祖国未来”。
“在迎接新生儿的喜悦背后,约有15%-30%的产后女性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抑郁困扰。”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杨丽源介绍。
医学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的发生与多重因素密切相关。孕妇在妊娠期间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升高,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又在短期内骤降,这种生理上的“过山车式”波动,叠加照护新生儿的压力,构成了重要的生理诱因。同时,经济负担、分娩并发症、婴儿健康问题、家庭关系紧张等外部压力,以及产妇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都可能成为触发情绪危机的潜在风险。
杨丽源指出,产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与食欲显著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过度自责等现象都值得警惕。值得注意的是,约半数患者的症状始于产后6周内,虽然多数在半年内缓解,但仍有部分病程可能延续至1—2年,需要专业医疗干预。
预防产后抑郁需要构建系统性的防护机制:规范产前检查保障母婴健康;孕妇提前学习育儿知识、掌握情绪调节技巧可自我防护;配偶与家人应给予情感支持、分担育儿事务;家庭成员也要树立科学支持理念,关注产妇营养、休息与情绪,主动承担育儿工作,多鼓励与陪伴。
医学专家特别提醒,当产妇出现持续性情绪问题,尤其是产生自我伤害或伤害婴儿的意念时,必须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帮助。(申敏 李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