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了每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4月2日,重庆师范大学举办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系列活动,以艺术作品展、阳光暖心活动、圆桌论坛的形式,展现孤独症儿童的丰富世界,提高社会对孤独症的认知,共同探讨智能时代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机遇和挑战。
活动现场图。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活动现场,来自重庆师范大学儿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的部分孤独症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击鼓传花、团体舞等互动游戏,小朋友的欢笑声随着蓝丝带飘扬在活动现场上空。当伴奏响起,一名孤独症儿童独自踏上舞台,稚嫩的歌声穿透全场,让家长和老师眼眶泛红。“看到这么多孩子的变化,我感觉又看到了希望。”在现场氛围的感染下,一名刚入学的孩子家长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们希望能给每一个家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表示,重庆师范大学一直致力于孤独症儿童研究和教育康复,1988年成立儿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开始了特殊教育的探索之路,并于1993年招收第一批特殊儿童;2024年成立特殊儿童脑认知与康复交叉研究中心,联合人工智能、神经科学、教育学、医学等多领域团队,探索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研发基于大数据的行为干预模型,设计适配儿童需求的智能教育康复工具,从而能更精准地评估孩子们的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康复方案。
“智能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机遇和挑战。”在圆桌论坛上,来自孤独症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畅所欲言,共同探讨科技赋能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专家表示,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个体差异巨大。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利用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和设施设备,将为孤独症儿童的诊断、评估、干预提供更加科学化、精准化服务。基于行为-大脑-代谢组学-环境等多模态的数据整合,将会更精准地掌握个体情况,并进行有效互动交流,让孤独症儿童从“孤独”的空间回归到社会空间。(肖依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