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惠及失能群众11.72万人次国寿长护险背后的温情力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产业·金融 > 正文

惠及失能群众11.72万人次国寿长护险背后的温情力量

来源:光明网2025-03-19 08:32

  长护险,是国家为失能群体撑起的一把伞——让“老有所护”从愿景变为现实,让“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找到破局之钥。

  从政策蓝图到民生暖流,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用专业与速度诠释“国寿担当”。作为重庆市长护险首批经办机构,公司以“政府主导、专业承办”为锚点,六年来累计为354万人次城镇职工承保,累计完成待遇支付1.29亿元,惠及失能群众11.72万人次。

  数据的背后,是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长护险团队星夜兼程地奔赴、动态追踪的精细管理、政企协作的精准发力——每一步都印证着:长护险不仅是经济援助,更是为失能家庭重燃的生命之光。

  星夜奔赴

  跨省评估中的民生温度  

  凌晨2点的山路被车灯照出一道光。中国人寿寿险璧山区支公司长护险工作人员李云龙和评估团队从重庆璧山出发,驱车赶往四川绵阳。他们的目的地是绵阳市中医院——74岁的杨云鹏因脑出血卧床半年,意识模糊,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要是没有长护险,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杨云鹏的儿子杨斌眼眶泛红。父亲退休后迁居绵阳,突发疾病后,高昂的护理费用几乎压垮了这个普通家庭。长护险的到来,成为转折的开始。  

  一夜未眠,清晨7点抵达病房。李云龙俯身轻唤:“杨爷爷,今天天气不错,我给您读段新闻?”看似闲谈的对话,实则是17项失能评估的精准采集:从肌力测试到认知反应,从语言能力到日常活动需求。最终,杨云鹏被评定为“重度失能”,现累计享受2.4万元长护险待遇。  

  “小李不仅给了政策,还给了我们希望。”杨斌声音哽咽。两个月后的视频回访中,老人竟能微微点头,浑浊的双眼泛起一丝光亮。  

  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2024年,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在渝中区、璧山区、开州区的专业服务队,为5618名本地参保人、53名在异地的参保人组织开展评估,其中重度失能4268人,中度失能968人。2024年全年,对享受待遇的失能人员开展线上线下回访2.497万次,失能家庭反馈“服务暖心、政策透明”。  

  动态追踪

  长护险评估中的温暖刻度

  重庆长护险政策的春风,吹拂到了更多中度失能群众。

  中国人寿寿险重庆璧山区支公司连夜梳理名单,逐一回访。电话那头,有哽咽的感谢,也有急切地询问:“我母亲这种情况能申请吗?”  

  政策落地需“最后一公里”的温度。李云龙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细节:“王奶奶怕冷,评估时调高空调”“李叔叔听力弱,得靠近他左耳说话”……他说:“失能评估不是盖章定论,而是打开一扇窗——让家庭看到希望,让照护温暖现实。”  

惠及失能群众11.72万人次国寿长护险背后的温情力量

  长护险工作人员查看重度失能人员护理情况。中国人寿寿险璧山区支公司供图

  在璧山区大旺社区,67岁的梦南因中风左侧瘫痪已两年。老伴和儿子轮流搀扶她挪动,每一步都像在泥沼中挣扎。“之前评了中度失能,但身体变化得快,得重新评估。”李云龙蹲下身,轻触老人蜷曲的手指,“您试着动一下?”  

  经综合评审,梦南开始享受长护险待遇。“政策不是冷冰冰的条款,而是动态的生命关怀。”李云龙说。  

  灶台边的承诺

  守护者的初心与坚守  

  “妈,中午可能不回来吃饭了。”这样的对话,是李云龙与家人的日常。母亲总把饭菜温在灶上,留言简短却暖心:“饭在锅里,记得吃。”但一次临时评估任务,让他深夜才吃上那顿早已凉透的午饭。  

  胃病缠身、作息紊乱,他却从未抱怨。“看到老人能坐起来喝一口水,家属眉头舒展了,一切都值得。”2022年入职至今,他见证了“璧山模式”的成长:网格化治理实现精细服务,“一站式”办理实现便捷服务,动态化管理实现效率服务。

  长护险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在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像李云龙这样的守护者还有许多,他们带着使命与初心奔走在失能群众中,用专业与温情架起政策与民生的桥梁。  

  贯彻党中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决策部署,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将长护险作为服务民生主责主业的“重要工程”。以“国寿速度”推动政策落地,以“民生温度”筑牢保障根基。未来,中国人寿将继续扛起国企担当,让长护险的温暖穿透城乡每一个角落。(金波)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渝东粮仓”春耕春管正当时

  • 吕梁山上的“面塑盛典”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