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春日繁花背后,重庆优质花卉如何继续走“花”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图片新闻 > 正文

春日繁花背后,重庆优质花卉如何继续走“花”路→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2025-02-22 10:03

  “节日经济”“浪漫经济”催生重庆市花卉市场的热闹。蛇年春节前后,花卉市场迎来一拨消费热潮。连日来,记者走访中心城区部分花卉市场,了解实体花店线下销售的有关情况。

▲重庆市江北区宏帆望海花都市场,市民正在选购时令鲜花。记者 郑宇摄

  应季花卉受追捧

  消费者重品相胜过价格

  2月20日,记者来到重庆市江北区宏帆望海花都市场,不少市民正在挑选、购买应季花卉。

  “春节的时候卖得最好的就是蝴蝶兰、大花蕙兰、拱兰等年宵花。与平常的消费习惯不同,这个时间段消费者更看重品相。”国良花卉老板冯晓雪告诉记者,春节消费者主要讨个吉利,像蝴蝶兰花大色艳,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卖得就很好。

▲重庆市江北区宏帆望海花都市场,众多市民正在选购时令鲜花。记者 郑宇摄

  “除了国产花卉,进口品种也卖得不错。”冯晓雪指了指北美冬青,“你看像玛瑙一样的红果挂满枝头,一年可以挂果两百多天。因为有丰收富足的寓意,两百到三百元一盆的北美冬青,春节期间消费者掏钱买眼睛都不眨。”

  昱成花卉店的鲜切花颇受欢迎,工作人员谭敏告诉记者,时令鲜花最受消费者青睐。“春天来了,郁金香、洋牡丹销量很好价格也实惠,郁金香40到65元一把,洋牡丹20元一把。”谭敏说。“和盆花类似,春节期间消费者更看重鲜切花的品质。”谭敏提到,有一些小众花卉,比如五百多元一把的丁香花、木绣球也有固定的消费群体。

  “商户们在不断升级转型,从以前单一批发、多售卖低端品种,到现在出售中高端花卉。”重庆宏帆望海花卉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大海介绍说,进口花卉整体占比接近20%,大多数是从德国、荷兰、南非等国空运而来。

  消费形态单一

  物流成本高,实体店转型难

  昱成花卉店十几年前开始从事花艺设计,主要承接一些酒店、商场等公共场所以及私人别墅花园的营造设计,但近年来花艺设计业务量比较低迷。

  “花店主要还是以卖花为主,现在大家手头紧张不愿意花更多钱在设计上,顾客觉得把鲜花放在餐桌或者客厅就行。”谭敏有些无奈,有的客户原来在自家空地选择种花,现在改为了种菜。

▲重庆市江北区宏帆望海花都市场,市民正在选购时令鲜花。记者 郑宇摄

  “在沿海地区,花店会从打造阳台和庭院入手,教消费者如何用花草装饰自己的家居,不仅是卖花,也卖配套服务和设计,并形成引导消费的产业模式,但重庆相关产业还没有培育起来。”安大海说。

  另外,鲜花物流成本高,实体花店向电商转型非常困难。“重庆本地鲜花很少,我们一般不在重庆拿货。”冯晓雪告诉记者,从云南花卉基地发货到重庆,如果再通过电商渠道卖给消费者,运营成本是比较高的。不像云南有些花卉基地,直接做电商销售,成本就低得多。她坦言,跟花卉基地相比,重庆实体花店做电商没有价格优势。

  “来店里的消费者还是回头客比较多。现在我们做好后期花卉养护方面的指导,稳住老顾客来应对电商的冲击。”谭敏表示。

  本地花卉品种

  亟待研发和市场推广

  “重庆的气候条件不利于花卉种植。夏季湿热,冬天阴冷,日照时间少。”安大海说,受限于气候条件,重庆的鲜花种植基地整体小而散,北碚静观、九龙坡白市驿以及巴南、潼南、璧山等地的花卉种植规模都不大,品种也十分有限。“一种花卉可能有上百个品种,但只有几个品种适合在重庆生长。”安大海以绣球花为例,十几个品种只有三个品种适合在重庆生长。

  他表示,虽然适合重庆生长的品种偏少,但实际培育成本并不高,规模发展并不是不可能,“关键是要先找到合适的品种。”

  “花卉品种培育,重庆一直在探索。”重庆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邹世慧介绍说,我市正加快花卉种植结构、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比如,重庆已培育出适合在本地种植的百合,并在城口建设基地。”但是,重庆本地市场并不知道我市产有百合花,种植企业担心销路不好,也不敢大规模种植,“很多工作还停留在花卉的研发阶段,亟待市场推广。”

  邹世慧建议,重庆花卉的市场开拓应该另辟蹊径。比如,开发与花卉苗木相关的文创产品,为本地花卉引流。“充分挖掘花卉苗木文化的展示、观光、休闲、康养等功能,举办全国性和区域性花卉展会,开展传统插花、盆景和植物造型等花卉艺术比赛,让广大消费者看到重庆花卉的质量和性价比。”他说。

  (文/记者 崔曜)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在智博会上感受“智慧”养老生活

  • 走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