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民生”下的“微治理” 解析重庆沙坪坝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逻辑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区县 > 正文

“大民生”下的“微治理” 解析重庆沙坪坝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逻辑

来源:第1眼TV-华龙网2025-02-17 12:18

  2025年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的“突破攻坚年”。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是新重庆建设牵一发动全身的重点任务。

  2月14日,重庆市沙坪坝区两会正式闭幕。记者了解到,在此次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不少“超大城市治理”相关的建议、提案。今年的重庆沙坪坝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在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上展现沙坪坝新作为。

  缙云山、中梁山、歌乐山三山并列,嘉陵江、梁滩河纵横交错,重庆沙坪坝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为一体,探寻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沙坪坝的必答题。

  以“制”强“治”,借“智”推“治”,聚焦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沙坪坝探索”,从“施工图”到“新路子”“新模式”,看沙坪坝的逻辑进路。

  “制”治

  “十大行动”全面发力

  蛇年开工以来,重庆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动作频频。

  按照重庆“新春第一会”的安排部署,《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2025年行动方案》近日出炉。2月8日,沙坪坝区召开“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下一步,沙坪坝将重点围绕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十大行动全面发力,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运行整体效能。

  据了解,“十大行动”包括“沙磁新风”城市文明提升,“骑手友好街区”建设,学有优教·优质教育均衡普及,行政执法服务实体经济,房屋外墙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群租房”排查整治,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尊师重教、尊医重卫示范街建设,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沙磁护学、沙磁助医”,统筹了城市治理、民生实事的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动规划中,沙坪坝还以差异化定位为特色,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市治理品牌。

  如“沙磁新风”城市文明提升行动,通过文明实践“文明换享家”项目,“认识沙坪坝”一堂课、一道题主题活动,“沙磁榜样”先进典型选树品牌,“春风满巴渝·护航青春”专项行动,“小案小事”专项行动等五大行动,大力传承弘扬红岩精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六讲”基层宣讲活动,针对青年群体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

  其中,文明实践“文明换享家”项目,以全区18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终端阵地,采用“攒积分+换商品+享服务”的模式,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旧物回收,社区主动搭建实践平台,社会组织提供便民服务和优享团购,赋能基层治理。

  深化改革,需制度先行。

  沙坪坝积极探索“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新路径,可谓见行动有成效。

  春节期间,磁器口古镇游客如织,各类小吃餐饮、土特产、文创产品的小店都迎来大量的客流和红火的生意。

  往年里,商家最怕这个时间段接受检查。“害怕耽误生意,也怕麻烦,有时候一天要来好几拨人。”

  而现在,只需“综合查一次”便可“统一确认,一并整改”沙坪坝推行的多跨协同组团式执法方式让商家们松了一口气。“执法人员一起来检查,一次性把问题告知我们,省事儿多了。”

  磁器口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联合区消防救援支队、磁器口派出所、磁器口市场监管所等执法机构,对景区开展“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沙坪坝区委组织部供图

  执法方式的变化,正是沙坪坝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破解基层行政执法难点、痛点、堵点的一个缩影。

  沙坪坝对标市级先后印发了《沙坪坝区“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实施意见》《沙坪坝区城市治理委员会工作规则》等制度文件,助推“大综合一体化”治理总框架及日常运转机制构建。

  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过程中,沙坪坝通过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推行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制度,全区上下树立“一盘棋”思维,凝心聚力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城市治理的“沙坪坝品牌”。

  “至”治

  15分钟“圈”出美好生活

  “至”是到达也是终点,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城市治理的终点应该是社区内的每一位人,关乎着民众的幸福感。

  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是重庆答好“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重要命题的“小切口”之一,也是沙坪坝区做好城市治理的“针线活”。

  通过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沙坪坝大力推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让居民在以家为中心的15分钟步行路程内,尽可能享受到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这意味着优质城市公共服务以及城市治理的末端需要尽可能地往基层延伸、向社区下沉,实现“家门口”一站式服务。

  “漫享沙滨——‘圈’出美好生活”重庆社区规划艺术节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社区、高校团队、居民的多方共建之下,活动“圈”起了场所精神与集体记忆,“圈”起了邻里的温情互动,也勾勒出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理想图景。

  居民们通过建言献策,共议社区发展;漫游打卡,发现社区之美;在地营建,共创美好家园。

  这只是沙坪坝“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深度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服务群众面对面”试点建设,沙坪坝迭代升级“红岩城管进社区”品牌,提质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形成“党旗红+城管蓝、环卫橙、园林绿、市政黄”共建格局。累计与社区联建共建139次,党员到社区报到,帮助服务群众、服务企业3321次,整治市容环境问题2.86万个。全区22个镇街115个社区建成“红岩城管进社区”服务站,实现100%全覆盖。

  在2月10日重庆举行的第四场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沙坪坝区“沙磁护学”行动的经验做法,得到了全市层面的肯定和推广。

  针对沙坪坝区学校、医院周边存在“卫生差”“停车难”“隐患多”等问题,以树人小学、区人民医院为示范点,强力实施“沙磁护学”“沙磁助医”行动。行动开展以来,通过优化交通组织、公交港湾改造、绿化带改造等护学措施,比较快地达到了缓堵促畅的行动效果,上下学时段家长接送时间下降20%,高峰时段学校门口路面车辆通行时间下降20%,医患人员上下车时间下降20%,市民群众纷纷点赞。

  履职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治理能力的高低。沙坪坝区以“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为统筹,构建基础保障要素全面覆盖、品质提升要素丰富易享、特色引导要素多元互补的配置模式,以“一圈多能”持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沙坪坝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推进会上明确提出,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提升全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自”治

  创新建设“骑手友好街区”

  沙坪坝区拥有繁华商圈、城市后巷和众多学校,消费需求旺盛,外卖行业发展迅速,骑手在配餐过程中容易存在迷路、部分小区难进入难上楼、缺少饮水休息就餐场所等问题。

  在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过程中,沙坪坝主动思考,新就业群体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对于他们的关爱保障却还存在不少短板。

  为解决骑手“急难愁盼”,沙坪坝联合18个部门、22个镇街、115个社区党组织以及物业企业、配送站点、居民代表等,建立起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沟通协商机制,针对骑手取餐、送餐、进门、通行等配送末端问题召开协商恳谈会20余场次,收集骑手意见建议及反映问题100余条,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率达95%。

  通过协调推动,全区90%的小区简化出入程序、开放地下车行通道,建成“骑手友好小区”;划设“骑手友好停车位”400余个;协调增设充换电设施750余个;共建暖“新”驿站215个……

  目前沙坪坝区已创新建成“骑手友好街区”,经验做法写入文件在全市推广。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原则,这需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超大城市治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增强其责任意识,又强化其对城市的认同感。

  在建设“骑手友好街区”同时,沙坪坝发挥骑手等新就业群体行走在路上、片区熟情况清的优势,发动新就业群体700余人组建“红岩骑手”志愿服务队,参与“随手拍、随手报”“流动急救”“爱心送考”等志愿服务上千次。

  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区、镇街、社区三级联动闭环解决“红岩骑手”融入问题,推动“流动力量”变为“治理增量”,让“城市对骑手更友好,骑手在城市更有为”。

  据悉,沙坪坝区接下来将力争在2025年底打造完成300个暖“新”驿站、45个暖“新”食堂、500个暖“新”商户,新建600个骑手友好停车位、84个友好小区,实现骑手友好校园、骑手友好医院全覆盖,真正做到“关爱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智”治

  “一网统管”为城市“强筋壮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为以技术创新破解超大城市治理性难题提供了历史机遇。

  歌乐山下、嘉陵江畔,“重庆味”和“巴渝风”交织的磁器口古镇,不仅是一张靓丽的城市旅游名片,还有一套沙坪坝向天要“数据”的防汛经验。

  去年汛期,嘉陵江磁器口流域陆续迎来了3场过境洪峰。尽管洪水凶猛,沿江商铺的老板们却显得十分从容淡定。“有了‘数字防汛’应用系统推送给预警信息,至少提前一天做好了各项撤离准备。”

  沙坪坝区气象局介绍,该系统联通了嘉陵江流域2800余个自动气象站、32个水文站等数据资源,实现了嘉陵江流域雨情、水情的实时监测。目前,该系统并接入了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从而建立起多跨协同的数字化、扁平化、闭环式防汛救灾指挥调度新模式,让沙坪坝实现了以“讯”防“汛”。

  “数字魔方”解锁未来城市密码,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需要加快数字赋能,构建更为“聪明”的“城市大脑”。

  走进沙坪坝区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一面分区分块的大屏上显示着各类数字。这个“聪明的大脑”里不只放着防汛的覆盖数据,还有沙坪坝各行各业的数字链条。

  目前,沙坪坝已将3.3万余路摄像头以及21.9万个物联感知设备相整合并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城市智能监管的全范围。

  这些遍布城市的“天眼”究竟“盯”的是什么?物联感知设备又“因何有感”?沙坪坝区城市管理局介绍,以运管服平台为例,系统对视频画面进行实时分析,准确识别并抓拍市容环境、施工管理、街面秩序、突发事件等五大类上百种城市管理问题,推动了城市管理问题精准、高效、快速处置,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上有“天眼”24小时巡查,地面上的城市管理也充满了“智慧行动力”。通过智慧执法综合管理系统,依托“沙区全民城管在线”微信公众号,执法程序更加合理,链条闭环更加完善,群众通过一部手机,也能主动参与到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中。

  通过“一网统管”平台,沙坪坝借力数字技术,迅速找到防灾、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堵点”“痛点”,并及时匹配治理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有效克服大城市病。通过数字赋能为城市“铸魂增智”“强筋壮骨”,诠释着宜居、韧性城市的沙坪坝治理模型。

  通过推动制度改革,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骑手友好街区”“尊师重教”“尊医重卫”示范街,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等举措,沙坪坝正不断探索着,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中,破解难点痛点的“最小切口”,实现民生意愿的“最大公约数”。

  (文/记者 王钰 王庆炼)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铁路物流运输助力春耕生产

  • 辽宁营口:“北粮南运”运输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上,河南农业大学“‘醛’球无敌”博士后科研团队的《木制细胞低碳增强结合关键技术》项目赫然在列。团队负责人彭万喜难掩笑意:“自2021年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拿金奖后,我们团队就荣誉不断。这背后,是国家对甲醛防控治理的日益重视。”
2025-02-18 09:27
重塑金身,树皮、籽壳和叶脉中的杜仲胶可作为首选材料。
2025-02-18 08:56
农业农村部近日制定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要求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2025-02-17 10:16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2025-02-17 10:14
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了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2025-02-17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