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老师用AI改作文,为什么家长都说好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教育 > 正文

老师用AI改作文,为什么家长都说好

来源:光明网2025-02-15 17:33

  “你的作业是让AI帮你写的吗?”开学在即,一场关于AI如何参与教育的讨论愈演愈烈。是消极抵触还是主动拥抱?答案在重庆母城渝中区逐渐明晰。精准备课、分层作业、AI习作评改……随着这一系列数字化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渝中区正走在数字赋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路上。

  区校一体 构建数字教育生态

  早在2020年,渝中区全面启动“1+N+X”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建立了智慧教委、智慧教学、智慧校园、智慧教研四维工作应用场景和从教委、校园、班级到师生个人的四维数据中心。

  “‘1+N+X’是指1个统一平台,N个共性应用和X个个性化应用。”渝中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平台实现了统一入口、统一身份、统一底层数据和接口开放,涵盖45个共性应用系统,后期会根据区内学校创新情况不断接入个性化应用。

  通过统一平台,区内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创新探索,为课堂教学赋能;同时让优质教育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更大范围的开放共享。

  教育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完善。渝中区教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渝中区通过统一平台的搭建,将优势资源串珠成链,不断扩容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并谋划建设重庆市第一个区域教育大数据中心。

  巧用“工具” 求新求变

  在渝中区构建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下,怎么用好这些数字化“工具”,区内各学校可谓是“各显神通”。

  在重庆精一民族小学校,探索出精准备课模式。教师通过高速扫描仪上传作业单,平台生成学情报告,助力教师精准定位课程难点,实现因材施教。

  渝中区大田湾小学则在作业布置与作文批改方面进行创新。学校通过分层作业,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提供“定制”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提升。尤其是语文组采用的AI习作评改,生成的报告客观精准,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区内学校依照自身特色创新求变,创造了灵活多元的智能教学环境,实现了从传统教学向差异化教学的升级。

  拥抱变化 助力学生成长

  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感受是最深刻的。

  “教育数字化把我们从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中解放了出来,让教学更精准高效。”渝中区大田湾小学德育主任胡婷说,比如教师会根据AI习作评改报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找到写作的乐趣。

  重庆精一民族小学校语文老师张林超对此也深有感触,“之前备课都是凭经验,现在借助精准备课模式,能快速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而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见证者,家长的态度也是从怀疑到认可。

  “刚开始听说要用AI改作文,很担心,怕孩子学不到知识。但后来发现孩子对写作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了,现在辅导起来半个小时就能完成。”谈起AI习作评改,渝中区大田湾小学的学生家长李先生难掩赞赏之情,言语间满是认可。

  “家长在手机端能看到孩子的学情分析,实时掌握学习动态。”胡主任说,开家长会的时候,不少家长都反映“AI确实好”“把孩子的情况分析得很透彻”“孩子进步很快”,也有家长开玩笑说“现在辅导作业都和谐多了”。

  这些反馈让胡主任很感慨,“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我们要拥抱它,用好它。”(肖依佩)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直播:“巳巳如意中国年”短视频征集活动分享交流会

  • 喜迎新学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制定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要求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2025-02-17 10:16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2025-02-17 10:14
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了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2025-02-17 10:14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需要艺术和技术的高度合一。而《哪吒2》在本土先进动漫制作技术的托举之下,实现了这种合一。它的成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电影科技硬实力的并肩胜出和双重出圈,昭示着文化与科技碰撞产生的巨大张力。
2025-02-17 10:12
科普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除涉密项目外,应当结合任务需求,合理设置科普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2025-02-17 10:1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2025-02-14 10:26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025-02-14 10:24
《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
2025-02-14 10:23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著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2025-02-14 10:22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02-14 10:11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敲除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2025-02-14 10:04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