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20日,第五届成渝双城历史文化论坛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启幕,来自成渝两地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历史学支撑。
山同脉、水同源、文同根、人相亲……成渝两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共生关系,是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闪亮“双子星”。开展多学科视野下的成都与重庆历史文化研究,对于共建双城学术共同体,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重庆、成都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提升成渝地区城市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
为此,跨领域、跨专业、跨地区的学术交流平台——成渝双城历史文化论坛应运而生。该论坛旨在构建成渝历史文化学术共同体,为推动成渝双城历史文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此前已成功举办四届。
第五届成渝双城历史文化论坛由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成都市历史学会成都古都学会、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主办,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承办,分开幕式、主旨演讲、分组讨论、闭幕式等环节。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史学会城市史专业委员会会长、成都市历史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何一民以“成渝双城经济圈视阈下巴蜀建筑文化传承创新与现代应用”为题,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城市史专委会副会长、重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勇以“历史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朱至刚以“‘中国的大省’:川渝近现代传媒业演化的一个框架性动因”,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斐以“晚清重庆:报刊、城市与现代性的互动”为题,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范瑛以“双城视野下的成渝三线工业建设与城市发展”为题,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研究馆员刘兴亮以“重庆三峡历史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为题,将作精彩分享。
“本届活动既是往届活动的继承、延续和发展,也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背景下,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发展新格局下,展示新时代成渝双城历史文化魅力的学术交流盛宴。专家学者们共同研讨的成渝双城历史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新成果,必将为两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开幕式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牟丰京表示。
“本届论坛以‘多学科视野下成都与重庆历史文化’为主题,具有四大显著特点。”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重庆市学会名誉会长、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勇表示,本届论坛的显著特点包括:一是,一批著名学者参与研讨,特别是一批知名学者撰写了论文,如四川大学何一民教授、青年长江学者朱至刚教授等,使论坛的影响力有了新的提升。二是,论坛在做好扎实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术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在研究学术、回应社会、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上迈开了新步伐。三是,呈现了多学科研究成渝历史文化的态势,涵盖马克思主义、党史学、新闻学、影像史、考古学、民族学、金融学、规划学、城市更新、旅游学、文物保护包括志愿服务等多学科、多领域,研究成果更为丰富。四是,老中青三代学者同场研讨,有老学者开拓引领,中年学者担纲主力,一批年轻的学者成长起来,接续奋斗。
中国史学会城市史专业委员会会长、成都市历史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城市史研究所所长何一民表示,成渝地区位居长江上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起发展变迁,也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本次论坛围绕成渝双城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将为成渝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文/记者 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