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两天,第25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青洽会)在西宁举行,12家重庆企业组团亮相。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近年来,重庆与青海两地有了越来越频繁的经贸往来。据青海重庆商会统计,商会自2015年组建至今,会员企业在青海总投资约50亿元,完成产值约300亿元。“渝商在青海是一个很有实力的群体。”青海重庆商会执行会长孙成权说。
“青海处处闪现云阳面工身影”
在青海,做鲜面生意的重庆人不少。20多年前,他们背起行囊和传统面力机来到青海,靠一碗鲜面起家,如今,重庆云阳鲜面已在当地开出280多家门店,占据青海七成鲜面市场。
青海美食版图上,面食占了半壁江山,云阳鲜面凭啥独占一席?
下锅、起面、撒上配料……“点头抓面”老板樊文科一番操作后,一碗鲜香浓郁的羊肠鲜面就出锅了。“这家面馆我开了7年,所有的面都是找重庆人买的,他们的面筋道、口感好,最重要的是他们讲诚信。”他说。
樊文科口中的重庆人,名叫刘冰红,是地道的重庆云阳人,2000年经亲戚介绍来到青海,从压面工做起,如今已经在青海当地小有名气。
“当时一般从凌晨两点多开始做面,六点面馆开张营业,到别人正式上班的时候,我就抓紧时间补瞌睡。”刘冰红说,那时自己压的面好评如潮,甚至很多顾客专门来打听面工师傅是谁。
2000年底,刘冰红东拼西凑小几万元,在西宁开了一家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云阳鲜面店。彼时,整个西宁做云阳鲜面的找不出几家,刘冰红说:“开始那几个月,面馆生意红火到早餐时间就能把面全部卖掉,有人奔着尝鲜来吃,也有回头客不断来光顾。”
可这样的好光景并不长,辣口的面条在青海也出现了“水土不服”,店里的生意出现下滑。如何让云阳鲜面在青海走下去?刘冰红为此狠下了一番功夫。例如,当地人爱吃咸口,爱吃羊肉,他们的浇头就从牛肉换成羊肉,从麻辣换成鲜香。
此后,眼看生意红火,刘冰红就把云阳家乡的亲戚、朋友全喊来青海开云阳鲜面馆。重庆妹子谭红来得不算早,但她在西宁市中心开的重庆面馆已经小有名气,只要提起重庆小面,不少人都会想到她的“乐幺妹”面馆。
“现在你走到青海任何一个地方,甚至是小乡镇,都能看到云阳面工辛勤的身影。”刘冰红说。
重庆人修建青海第一高楼
“你们看,那座最高的建筑‘时代盛华’就是重庆人修的。”孙成权指着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与中华巷交叉口东一座高耸的写字楼说,它是青海第一高楼。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时代盛华”已经是游客到西宁的打卡点之一。“这座建筑是纯钢结构,面积16.8万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45层,塔楼高度196米,塔尖高度20米,整个建筑高216米,2020年完工。”孙成权介绍。
时间回到4年前。彼时,西宁还没有超高层的地标建筑。“当时政府有个高层建筑项目招标,我们就接了下来。”孙成权说,按照当时企业的技术能力,只能做到28层,为了寻求突破,他当即决定带着技术团队去北京学习。
“白天大家去工地项目上观摩,晚上回到酒店吸收消化,把知识点都做成PPT,大家一起学习。”孙成权说,重庆人特别能吃苦,也愿意去创新,最终才建成了这座超过40层的建筑。如今,这座重庆人修的高楼,也为青海捧回了第一个中国钢结构金奖。
其实,孙成权到青海来经商不算早,2010年才过去,但第二年就为当地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改变——打造了首个“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相当于为青海拿下了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鲁班奖”。
“重庆人经商,特有能量,敢想敢做。”孙成权对记者说,在青海,有不少渝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渝商投资兴业不忘履行社会责任
青海重庆商会副会长王超告诉记者,他们在青海主要做水产品零售和水产品批发,重庆和青海两地都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这为他们做外贸提供了机遇。
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各西部省区市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世界各地。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货物进出口的最便捷通道之一。
“站在战略机遇叠加、政策红利汇聚的‘风口’,我们也打算抓住机遇,在外贸冷链出口等领域发力。”王超表示。
渝商在青海投资兴业,不忘履行社会责任。据统计,青海重庆商会目前在青海公益事业上已投入约300万元。比如,2016年为青海北山植树;2019年为青海玉树雪灾灾区捐款;2020年出资建造海东市乐都区雨润镇红坡村广场等。
离家数十年,每一个在外漂泊之人,都对家乡有着一份牵挂。这群在青海的渝商也不例外。前段时间,孙成权还带着大家返乡考察,与商会会员们一起寻求合适的投资项目。“这几年重庆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也很愿意回到家乡投资。作为山城儿女,家乡永远是自己的根,家乡好,大家才能更好。”他说。(文/记者 邱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