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化中国行 | 重庆碧津美术馆首届书画双年展开幕 川渝艺术家共绘巴蜀文化底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文化·旅游 > 正文

文化中国行 | 重庆碧津美术馆首届书画双年展开幕 川渝艺术家共绘巴蜀文化底蕴

来源:华龙网2024-06-21 10:28

  华龙网讯(记者陈发源)川渝两地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6月20日,由重庆美术馆、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宣传部指导,重庆市渝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渝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重庆市渝北区碧津美术馆、重庆各区县美术馆、成渝美术馆联盟相关单位承办的“巴风蜀韵·翰墨丹青”碧津美术馆首届书画双年展在重庆市渝北区碧津美术馆开幕,在书画作品中感受城市变迁。

IMG_4514

  本次展览以“巴风蜀韵·翰墨丹青”为主题,“巴风蜀韵”承载着成渝两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翰墨丹青”代表了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时代精神。展览共展出作品120件,其中美术和书法作品各60件,这些书画作品展现了成渝两地的人文风貌、历史变迁和发展成就,同时也鼓励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弘扬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本次双年展展出的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既有传统书画的深厚底蕴,又有现代艺术的创新探索。艺术家们以笔墨为媒介,以情感为纽带,用他们的才情和智慧,展示了巴蜀地区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巴蜀地区的文化自信和艺术创新精神。

  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书记、馆(院)长王发荣致辞时表示,此次展览以“巴风蜀韵·翰墨丹青”为主题,既突显了川渝地区浓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又展示了书画艺术的独特韵味和时代精神。这不仅是一次学术意义上的交流,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旅走廊建设的一场重要展览活动,落实了双城互动,彰显了巴蜀文化的繁荣与共生。川渝两地也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共同推动两地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全面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

IMG_4671

  重庆市渝北区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邓静表示,此次展览既是对巴蜀文化独特魅力的一次深入挖掘,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弘扬,更是新时代巴蜀文化崭新风采的展示。期待通过书画双年展能够成为推动巴蜀地区书画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平台,激发更多艺术家和书画爱好者的创作热情,推动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随后,四川参展单位代表和重庆参展单位代表分别上台发言。他们分享了各自对本次展览的期待和感慨,并表示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成渝地区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书画艺术的繁荣发展。

  步入展厅,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这些作品或描绘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或展现巴蜀文化的风采神韵,或抒发作者的情感与思考,无不体现了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新时代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此次“巴风蜀韵·翰墨丹青”碧津美术馆首届书画双年展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成渝地区的书画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和文化盛宴。同时,展览为成渝地区的文化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了两地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共同促进两地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对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IMG_4619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出至7月20日,期间免费对外开放,重庆市民可前往碧津美术馆参观。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科学报国正当时】走进微电子世界,合工大“卷”起立体芯

  • 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启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国家医保局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据介绍,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种,竞价新增38种。
2024-11-29 09:49
第二届链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从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等四个方面,展现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设计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
2024-11-29 09:48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024-11-29 09:47
根据规划,中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2024-11-29 09:35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技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2024-11-28 02:50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2024-11-28 02:50
“这是智能滴灌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既让植物不缺水,又能节省水资源。”日前,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慧泉小学,一群小讲解员正在向大家讲解智能滴灌系统的奇妙之处。
2024-11-28 02:50
11月27日10时,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光传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11-28 02:50
走进永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一个巨大的视屏映入眼帘。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电子地图及城市各领域管理问题处置进展,大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置,整个永川区的城市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2024-11-28 02:45
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记者看到一座座农家屋舍的外墙都装有一台设备,连着地埋井,旁边还放着三块光伏板。迎着寒风,记者走进村民康凤英家,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2024-11-28 02:40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副教授董二宝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于欣格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光栅结构色的触觉感知新方法。
2024-11-27 09:42
清晨,夜晚的寒气还未完全消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新开岭镇的青蟹养殖基地旁就围满了人。随着一声令下,捕捞工作正式开始。工人们熟练地捞起蟹笼,一笼笼肥美的青蟹被拉上了岸。
2024-11-27 01:55
26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中国天眼”(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11月,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2024-11-27 02:20
记者张晓华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6日,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通信卫星正式在轨交付印度尼西亚。该卫星可覆盖印尼全境,为该国提供高性价比的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助力其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4-11-27 02:20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微纳光子学与材料国际实验室杨建军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金属表面极端拒水性持久保持的关键难题。这一突破不仅为超疏水领域开辟了广阔前景,还为基于原子尺度调控的高性能材料表面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2024-11-27 02:20
曾经,王大军口中的这片地,长期被海水倒灌浸泡,干涸后的土地泛白龟裂,土壤含盐量最高达14‰,酸碱度接近8.5。”牛玉生说,新技术适合规模化施工,创造了低成本、高效率、肥效持久、快速施工的盐碱地改良新模式。
2024-11-26 09:32
科学的传播对象不是少数人,是全体公民,要分门别类地对不同的人群,如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等,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普工作。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相得益彰……”  两三分钟五六百字的开场白,其文风是科学性与普及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高度融合;是数学与文学,科学与艺术珠联璧合的典范。
2024-11-26 09:29
近年来,各地高校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并主导重要科研平台的建设,成果颇丰。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发展,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融合育人共同体,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培养。
2024-11-26 09:28
当前正值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时期,森林草原火险形势如何、如何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记者就此采访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
2024-11-26 08:5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