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明”呼吸之道 “佑”生命之光——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朱佑明的从医之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健康·体育 > 正文

“明”呼吸之道 “佑”生命之光——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朱佑明的从医之路

来源:华龙网2024-04-16 15:32

  怀着对生命最深沉的敬畏,带着对医学最纯粹的追求,他扎根呼吸与危重症领域18年,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己任,怀仁心、精医术,大力推进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治,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广泛赞誉——他是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市六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朱佑明。

  求学之路:奠定从医基石

  朱佑明的求学之路算不得一帆风顺。1999年,以重庆医科大学专科身份毕业的他,陷入“大医院进不去,小单位不想进”的尴尬局面。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挣扎了两年后,不甘心安于现状的他决心考研,可直到考试前六天他才得知专科生考研需额外加试两门新科目,且得分必须80分以上才能获得公费读书的名额。看着两本厚厚的新书,他硬着头皮“背水一战”,熬过了争分夺秒、废寝忘食的“黑暗六天”。幸而有惊无险,他以优异成绩顺利考研(公费)上岸。

  或许是得来不易,朱佑明倍感学习机会的可贵。2009年,他开始攻读博士研究生,也是在这时遇到了对他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他的博士导师——当时已69岁的著名的呼吸结核病专家罗永艾教授。

  “老师身上有着那个年代的人独有的特质,他们出身贫苦,所以更能体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不易,在他们眼里从不觉得自己是专家、大腕儿,只会站在病人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当时研究的是肺结核,患病群体多是劳苦大众,如何用最少资源、最低的费用治好患者,是老师教会我们的第一课。”

  在学术研究方面,老师的严谨认真更是令朱佑明印象深刻。面对几百万字的专著,身为主编的老师会一字一句地进行严格修改,发表研究论文时,更是精益求精,不允许有任何虚假或水分掺杂其中。

  “医者仁心、学术严谨,老师的思想与言行成了我从业以来参照的标杆,值得我终身学习。”朱佑明说。

  医路追光:开拓创新攀高峰

  2013年12月份,朱佑明作为博士人才被引进市六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6年,他作为学科带头人,正式开启了带领团队勇攀呼吸领域医学高峰的无畏之旅。

  “重任在肩,无数双眼睛都看着我,我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起好带头作用,一是把老师教给我的,悉心传授给同事、学生们,二是带领科室团队强化学科规范化建设,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亚专业全面开花的发展道路。”

  一次,一名51岁的大咯血病人被紧急送入医院,6小时咯血达1000ml,经止血治疗后依然不见好转,病情十分危急。朱佑明立即组织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病情讨论,凭借丰富的诊治经验,考虑患者为既往空洞型结核所致咯血,并立即为他进行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幸得手术及时,患者转危为安,手术创伤小、收效快,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连连道谢。

  在朱佑明的带领下,科室实现了整体实力“质的飞跃”,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院内多项技术空白,已建设成为国家PCCM建设达标单位,间质性疾病诊疗中心达标单位,重庆市呼吸专科医联体核心单位,组建了完整的学科亚专业组体系,初步形成以职业性肺病临床诊疗为特色,传统呼吸病为基础,呼吸危重症为支撑,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呼吸科)。

  职防特色:钻研间质性肺病

  间质性肺疾病(ILD)作为呼吸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复杂异质性疾病,因其影像、病理改变复杂多样,牵涉多学科内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制定带来诸多困扰,是呼吸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医院作为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尘肺病患者的诊治是一大重点也是亮点,而间质性肺疾病与尘肺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尘肺病患者,朱佑明决定对间质性肺疾病进行深入研究。

  2015年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朱佑明师从全国著名间质性肺病专家、间质病学组组长代华平教授,阅读了多本间质性肺病专著,包括影像、病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深入了解了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组建职业性肺病学组,与同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临床实践,逐渐在间质性肺疾病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和治疗思路,在抗纤维化治疗、全肺灌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科室特色技术注入了职业病防治的独特元素。

  人才培养:“人”是最大的挑战

  一个优秀的科主任,不仅是科室的管理者,更是年轻医生的引路人和桥梁。

  “科室要发展,‘人’是最大的挑战。呼吸内科病种繁多,包括感染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呼吸重症、肺癌与肺结节、间质性疾病与多种疑难罕见病等等,若是没有一技之长,又何谈为病人解除病痛呢?因此我始终倡导医生们走出舒适区,广泛学习、深入实践,找到不足之处、结合本人爱好确定研究方向。”朱佑明表示。

  在他的引领和激励下,科室内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成员们有的通过提高学位(如医学博士)来提升自己的;有的通过重庆市人才培养项目参与研学的;有的积极前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广州呼研院等国内呼吸知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有的踊跃参与市内外各类培训班与学术会议,并在这些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上展现了出色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

  科室成员们在各类医学竞赛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学术水平的肯定,更是对整个科室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最好证明。如今的“果”,都来自朱佑明种下的“因”。

  患者为重:以梦为马守初心

  第十二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首届“重庆市优秀青年呼吸医师”……

  面对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荣誉,朱佑明始终保持着一颗谦虚和低调的心。在他看来,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并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医生,他最看重的是能否真正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这种坚定的理念也成为他每一次临床决策和医疗服务的指南。

  “明”呼吸之道,“佑”生命之光,或许正如他的名字,他将护佑更多呼吸病患者的健康,为他们带去生的曙光吧。(文/通讯员 徐亚男)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群

  • 全新庐山站正式建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为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统医药国际合作,我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对相关国家的1300名中医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共促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承。
2024-12-10 09:56
12月6日至8日,以这座小城命名的腾冲科学家论坛,吸引了包括120位国内外院士、59位大学校长在内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齐聚一堂。
2024-12-09 10:11
数据要素应用领域正加速拓展,应用深度持续深化,不知不觉间,数据要素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2024-12-09 10:10
华龙洞遗址于1988年被发现,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2024-12-09 10:08
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新版路线图认为,CCUS技术将不只是大规模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
2024-12-09 10:02
随着504比特真机即将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并对外服务,该平台将实现算力规模和算力类型双重升级。“面向未来,我们将加快推动量子计算实用化和商用化进程,为这一颠覆性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2024-12-09 09:57
“中华环保联合会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目标、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搭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室主任姚瑞华说,接下来,我们还应加强科技支撑,提高认识海洋、保护海洋能力。
2024-12-09 09:58
目前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保险产品较少,部分保险公司正在进行相关专属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探索。
2024-12-06 10:18
新昌县副县长王丽英介绍,当地引导本地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蓝海,同时招引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落地发展,抢先发力机器人产业链,新兴产业“生根发芽”,近两年研发费用达12亿元。
2024-12-06 10:17
“大雪节气时,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此时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
2024-12-06 10:17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如何克服这一普遍性难题?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应用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通过构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2024-12-06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