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党和国家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如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如何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记者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以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何大维,请他们就报告的学习,分享各自的见解与思考。
全方位创新,推动公立医院适应新医学、新医科、新医疗发展需求
“报告中关于卫生健康领域的内容丰富、厚重。其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这一句话分量极重。”何大维说,政府工作报告如此看重公立医院改革,是党和国家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具体体现。
“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是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主力军、是医改的主力军。”黄爱龙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公立医院改革,无疑对医疗机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黄爱龙介绍,2022年,我市出台了推动公立医院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六大方面的重点任务。两年来,我市公立医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我市充分整合力量和优势资源,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持续扩容。”黄爱龙说,例如重医附一院联合四川省人民医院共同申报的国家检验医学中心,落地后将对提升我市在全国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引领发展力、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质量和医疗保障水平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黄爱龙看来,创新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动力来源和必然趋势,从公立医院的发展理念创新,到经营模式创新,再到学科建设、医学技术、服务模式的创新,只有全方位推动创新,才能推动公立医院适应未来新医学、新医科、新医疗的发展需求。
提供更加有质量、有温度的医疗服务,让患者少跑腿、少问路
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彰显了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堵点难点的决心。
“重庆医科大学有关附属医院一直在创新,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有质量、有温度的医疗服务。”黄爱龙说。
例如重医附一院、重医附属口腔医院等设置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将咨询导医、预约检查检验等分散功能整合到一起,切实让患者少跑腿、少问路。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通过智慧医院的创新建设,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云胶片、电子胶片、电子病历、电子发票推送,病案复印预约配送服务等服务,大幅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重医附二院也在努力打通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淤点难点。”何大维说,重医附二院开展了“质量提升”“流程优化”“服务前移”和“特殊关爱”四大行动。例如再造门诊流程,建立“一键、科学、精准”检查预约流程,减少了患者排队次数50%;接入了全市120调度指挥信息系统,电话呼叫满足率100%,3分钟内出车率达95%以上;开通数字影像存储和获取服务,为患者人均降费15元。此外,针对多地居民交通不便问题,开通直达重医附二院的“红岩先锋健康直通车”。
“通过这些行动,我院2023年门急诊服务人次和出院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20%、22.33%。”何大维说。
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解决患者“重复检查”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何深意?
“去年我在全国两会上也提出了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提案。”黄爱龙介绍,由于各地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患者的医学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度不够理想,患者经常面对重复检查的问题。
重庆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市卫生健康委的组织推动下,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有了快速进展,截至今年1月,6个区县234家医疗机构已实现影像检查结果互认。云端检查数据接入已覆盖全市1018家医疗机构,检验数据接入1142家医疗机构。同时,川渝两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也在快速有序推进。
“重医附二院在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方面,也做了不少探索。”何大维介绍,重医附二院作为重庆市医学影像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牵头医院,先行规范互认标准,制定的“重庆市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项目技术操作指南”已成为全市数字医学影像服务质量“金标准”。
黄爱龙表示,下一步可从强化数字化技术运用、各互认检验机构的同质化管理着手,应用AI技术、数字化技术让互认精度更高、互认范围更大,同时进一步提升互认结果的内部一致性和外部准确性。
(文/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