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描绘绿水青山画卷 谱写生态文明新篇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建设·生态 > 正文

重庆:描绘绿水青山画卷 谱写生态文明新篇

来源:人民日报2024-03-02 14:00

  一座山峰,绿意盎然。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境内的铜锣山矿山公园,经过多年治理,已蜕变成美丽的生态景区。

  一条大江,奔流不息。2023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一片晴空,天朗气清。2023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5天,连续4年稳定在320天以上,连续6年无重污染天气。

  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在巴渝大地徐徐铺展。2023年以来,重庆严格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持一体化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为美丽重庆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走进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草地和苍翠茂盛的树木。

  作为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者,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开展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实施高温型SCR烟气脱硝系统改造,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960吨;新建三套烟气脱硫系统,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800吨;采取廊道、堆场全封闭,水泥自动包装、装车等管控措施,最大限度控制颗粒物无组织排放。

  2023年12月,重庆市发布2023年第二批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级结果,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A级企业。

  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是重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2023年,重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连续4年获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

  在治气方面,推广执行治气攻坚八项惠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深度治理;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纯电动化,新增新能源汽车18.2万辆。

  在治水方面,全市1.8万名河长巡河77万人次,推动实施900余项水污染防治措施,实施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溢流控制及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3%。

  在治土方面,推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程度分级和用途分类管理,修复污染地块24块,提供净地2260亩。

  在治废方面,全域“无废城市”加快建设,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1500余个,发布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17个,锰渣场整治成效显著。

  在治城方面,累计建成市级安静居住小区580个。

  在治乡方面,命名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87个,完成783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清零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漫步铜锣山矿山公园,群山与天空交相辉映,独特的矿坑奇景沿铜锣山脉排列,宛如镶嵌在山上的一串串绿宝石。

  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废弃矿山。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采取地灾治理、复垦复绿等工程手段,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打造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2023年10月,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

  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是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缩影。2023年,重庆开展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督,通过“绿盾行动”整治自然保护地环境问题2118个;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黔江区阿蓬江国家重要湿地、巫山县大昌湖国家重要湿地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累计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2个;初步构建覆盖全市典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长江十年禁渔扎实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渐向好。

  做好加减法、打好“组合拳”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2023年4月,西彭工业园区入选重庆市近零碳园区试点名单。园区拥有重庆市节水型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数字化车间2个,市级无废工厂2家。

  近零碳园区试点是推动重庆发展方式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尝试。以试点园区为示范引领,重庆在碳排放管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展开探索,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在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重庆正着力构建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加快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此外,通过改革升级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工业企业增加到308家,截至目前,重庆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4753万吨。同时,重庆扎实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绿色贷款余额超6800亿元,气候投融资试点入库项目达497个。

  绿色低碳转型,既要做好碳排放减法,又要在服务优质项目上做加法。2023年,重庆环评告知承诺、容缺审批等改革措施集成增效,环评审批时效提速53%,全市审批环评项目2347个、涉及投资3842亿元,助力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体系化建构、数智化赋能

  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标志性成果

  2023年3月,重庆某条河流出现水华现象,河流水质明显下降。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监测预警,遏制该河流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得益于长江上游重点流域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综合监测系统。这套系统由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依托卫星天眼,构造感知时空网络,结合无人机与地基高光谱设备,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实时、高效监测。

  数智赋能,生态智治。近年来,重庆通过数智化赋能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目前,重庆已实现水、气、声三大环境要素自动监测,构建完善涵盖145类编目2486项数据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目录,加快推进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3个重大应用建设。

  未来,重庆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重要任务,强化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全面推进美丽重庆建设,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能级,全力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数据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一座山峰,绿意盎然。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境内的铜锣山矿山公园,经过多年治理,已蜕变成美丽的生态景区。

  一条大江,奔流不息。2023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一片晴空,天朗气清。2023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5天,连续4年稳定在320天以上,连续6年无重污染天气。

  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在巴渝大地徐徐铺展。2023年以来,重庆严格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持一体化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为美丽重庆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走进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草地和苍翠茂盛的树木。

  作为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者,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开展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实施高温型SCR烟气脱硝系统改造,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960吨;新建三套烟气脱硫系统,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800吨;采取廊道、堆场全封闭,水泥自动包装、装车等管控措施,最大限度控制颗粒物无组织排放。

  2023年12月,重庆市发布2023年第二批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级结果,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A级企业。

  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是重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2023年,重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连续4年获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

  在治气方面,推广执行治气攻坚八项惠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深度治理;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纯电动化,新增新能源汽车18.2万辆。

  在治水方面,全市1.8万名河长巡河77万人次,推动实施900余项水污染防治措施,实施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溢流控制及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3%。

  在治土方面,推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程度分级和用途分类管理,修复污染地块24块,提供净地2260亩。

  在治废方面,全域“无废城市”加快建设,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1500余个,发布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17个,锰渣场整治成效显著。

  在治城方面,累计建成市级安静居住小区580个。

  在治乡方面,命名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87个,完成783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清零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漫步铜锣山矿山公园,群山与天空交相辉映,独特的矿坑奇景沿铜锣山脉排列,宛如镶嵌在山上的一串串绿宝石。

  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废弃矿山。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采取地灾治理、复垦复绿等工程手段,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打造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2023年10月,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

  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是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缩影。2023年,重庆开展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督,通过“绿盾行动”整治自然保护地环境问题2118个;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黔江区阿蓬江国家重要湿地、巫山县大昌湖国家重要湿地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累计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2个;初步构建覆盖全市典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长江十年禁渔扎实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渐向好。

  做好加减法、打好“组合拳”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2023年4月,西彭工业园区入选重庆市近零碳园区试点名单。园区拥有重庆市节水型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数字化车间2个,市级无废工厂2家。

  近零碳园区试点是推动重庆发展方式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尝试。以试点园区为示范引领,重庆在碳排放管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展开探索,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在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重庆正着力构建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加快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此外,通过改革升级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工业企业增加到308家,截至目前,重庆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4753万吨。同时,重庆扎实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绿色贷款余额超6800亿元,气候投融资试点入库项目达497个。

  绿色低碳转型,既要做好碳排放减法,又要在服务优质项目上做加法。2023年,重庆环评告知承诺、容缺审批等改革措施集成增效,环评审批时效提速53%,全市审批环评项目2347个、涉及投资3842亿元,助力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体系化建构、数智化赋能

  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标志性成果

  2023年3月,重庆某条河流出现水华现象,河流水质明显下降。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监测预警,遏制该河流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得益于长江上游重点流域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综合监测系统。这套系统由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依托卫星天眼,构造感知时空网络,结合无人机与地基高光谱设备,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实时、高效监测。

  数智赋能,生态智治。近年来,重庆通过数智化赋能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目前,重庆已实现水、气、声三大环境要素自动监测,构建完善涵盖145类编目2486项数据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目录,加快推进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3个重大应用建设。

  未来,重庆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重要任务,强化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全面推进美丽重庆建设,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能级,全力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数据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 责编:黎奎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救援队伍完成缅甸地震救援任务启程回国

  • 三峡水库实施保春灌补水调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当前意识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大脑皮层中寻找意识体验的神经相关物,但对脑深部皮层下结构的研究较少(如丘脑)。
2025-04-08 10:01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遵循世界农业强国建设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对农业农村发展谋篇布局。
2025-04-08 09:57
活动中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6‰。
2025-04-08 09:54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伴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更加旺盛:算法架构师、硬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岗位细分,体现着行业对人才的多元期待。对用人企业来说,把竞得人才作为起点,将人才与研发生产流程精准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展方能更上台阶。
2025-04-07 09:49
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从科研产出看,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前沿领域,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建立期刊影响力和信誉,形成成熟的运行管理、传播的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
2025-04-07 09:46
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运用AI工作站和机器人工作站进行宫颈癌样本扫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伟男看来,AI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结合主要面临三重挑战。
2025-04-07 09:40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