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4研考成绩即将公布!复试攻略奉上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教育 > 正文

2024研考成绩即将公布!复试攻略奉上

来源:重庆招考2024-02-20 14:57

  2024考研初试成绩即将公布!初试成绩在哪查?复试如何准备?这段“考研查分空窗期”你可以做些什么?……这份攻略请收好↓↓↓

  近期研招网已经更新了2024考研初试成绩查询界面:

  2024年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预计2月26日左右公布,考研复试预计会在3月陆续开展,考研空窗期怎么过?关注3件事↓↓↓

  今年大部分院校会进行线下复试,小招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复试攻略,预祝大家复试顺利:

  线下复试流程

  考研线下复试时间一般是两天左右。考研线下复试包括体检、笔试、面试三种。

  复试面试流程一般为:

  第一步:候场;听到老师叫考生的名字,敲门待应允后进场。

  第二步:进场后问好;通常来说会有5-8位老师问考生问题(主考官+副考官+记录员),坐中间的一般是主考官。见面记得问老师们好,落落大方留下好的初印象。

  第三步:提问作答;一般会先让考生做个自我介绍,让大家对考生有个初步了解(记得提前准备好中英文自我介绍,1分钟左右即可)。之后会随机中英文提问或者进行抽签答题,包括专业知识类、综合素质类问题等,然后从你的回答中抽取一些重点深入提问,时间通常在20分钟左右。

  第四步:英语口语听力面试;部分院校会单独安排考察环节。大家复习时可以练习英语六级的听力内容,学校一般不会超过六级的难度。

  第五步:结束退场;当老师问题问得差不多了,会主动说本场面试结束了。这时候依旧保持面试礼仪退场即可。

  小招提醒:面试可能会不在同一个考场,因为面试问题一般包括中文的面试问题、英文的面试问题,所以有些院校会分开专门的考场。有抽签答题,随机提问的可能,这些都是为了考察考生的答题思维、逻辑能力。

  线下复试类型

  ①专业课一般逐个面试:现场会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有些导师手中都会有评分表。考生抽签答题或者从题库中抽取题目,导师也会随机提问,包括让考生自我介绍、为什么报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等等,然后从自己的一些回答中抽取一些重点深入提问。

  推荐阅读→考研复试这些是得分重点!复试评分细则揭秘!

  ②英语面试:一般由导师问题,抽取题目或者给出材料,然后会把材料收走,考生做出翻译、复述或者就问题给予观点。

  ③专业面试:专业面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决定着面试的成绩。一般导师会问一些专业问题、部分会有动手操作、才艺展示环节(需要根据自己报考院校的不同进行相应准备)。

  线下复试相关问题

  线下面试的过程,导师们也是希望在短时间内了解考生拥有什么样的品质,有什么专业发展潜力,遇到问题的思维方式,随机应变能以及拥有怎样的心态。通常会涉及以下几类:

  第一类就是自我认知类,它包括基本情况、性格特征、价值取向、兴趣爱好、活动经历等等。面对这类题,考生们要真实阐述个人情况,便于考官验证和深入了解你的基本信息。

  第二类会涉及到考研认知,这类的题型可能会问到你的报考动机、学习规划、职业规划。这类问题主要是想要考察同学们在求学方面的想法,因此考生们需要明确自己的报考意愿、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等,除此之外,还要对自己的报考院校有着一定的了解。

  第三类会涉及的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

  第四类会对你的专业素质进行考察,包括你的学业情况、科研经历、毕业论文以及专业知识。

  第五类是对政治素质的考察,包括政治面貌、时政热点、社会现象等。

  回答问题时需要注意:①回答时尽量做到条理清晰;②回答要能突出重点,体现出自己的思考;③自我介绍要突出自身亮点。

  线下复试形式

  一般院校的复试都会采取结构化面试或小组讨论面试的形式:

  ①结构化面试:是传统的面试形式,大多数高校都采用此类型的复试面试,面试形式是多对一的,大部分是3对1、5对1和7对1,可能还有记录员。导师手里有一个给学生评分的表格,还有可能会提前准备好复试题目让考生抽签回答,导师根据考生的回答,可能还会追问各种问题,目的就是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②小组讨论面试:也叫无领导面试,此种面试是将多名考生临时组成一个团队,分析并解决既定的问题,目的是为了考察考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面试形式通常会用在职业面试,但是近两年越来越多的被用在院校专业的复试面试上,这也是未来研究生复试面试的一种趋势。

  大家一定要提前了解考研复试流程,为复试做好充足准备!加油,考研人愿你皆得所愿,一战成“硕”!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贵州台江苗族姊妹节开幕

  • 青海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正式获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