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智博会为窗口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现新成果新趋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要闻 > 正文

以智博会为窗口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现新成果新趋势

来源:重庆日报2023-09-07 10:21

  本报记者 杨骏 白麟

  9月6日,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3智博会)落下帷幕。3天时间里,重庆向世界呈现了一场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数据、智能化盛宴。

  作为本届智博会聚焦主题之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也成为大会的“主角”。行走在大会展馆中,随处可见各类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最新、最前沿的产品、技术、场景。

  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2023智博会成为一个窗口,既展现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果,又将行业趋势呈于台面,让更多人洞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之路。

  最新车型展场“争奇斗艳”

  在本届智博会上,包括长安、赛力斯、小鹏、智己等品牌,亮相了自己的最新车型,展场可谓争奇斗艳。

  中央大厅入口处,阿维塔科技最新推出的高端SUV—阿维塔11鸿蒙版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这也是该车型在重庆展会的“首秀”。

  与常规版相比,该车型最大亮点就是拥有深度定制的鸿蒙座舱,以及华为高阶智驾系统ADS 2.0两大智能“王牌”。

  赛力斯也展出了刚交付不久的AITO问界M5智驾版。该车型搭载了华为高阶智驾系统ADS 2.0,其增程后驱版的CLTC工况综合续航达到1425公里,充电半小时即可实现从20%到80%的电量。

  新能源商用车也不落下风。庆铃集团和上汽红岩分别展示了自己的“巨无霸”——4.5T固态储氢燃料电池冷藏车、充换一体电动牵引车,两辆车大小都与正常卡车无异,但都采用了非燃油能源,展现了新能源商用车的最新成果和趋势。

  除了整车,本届智博会上还有许多企业展示了最前沿的零部件产品。

  重庆迅昌汽车零部件公司展出了利用PET(涤纶树脂)长纤材料制造的汽车底护板,比传统的热压玻纤、注塑等材料减重45%。TCL华星展示了全球首款横贯汽车A柱曲面的车载显示屏。这款超大尺寸显示屏集成了仪表盘、中控以及副驾娱乐显示,并实现了行业最高的8K分辨率。

  多项前沿技术为新车赋能

  目前全球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是多少?2023智博会给出了答案。

  由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研制的巨湾XFC极速电池及其极速充电成套解决方案,喊出了“充电5分钟,续航207公里”的口号,最高充电速度是普通电池的6倍以上。

  据了解,该技术已搭载了相关车型,并获得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颁发的“最快电动车充电技术”认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江津区与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最快充电电池”项目也随之落户重庆。

  同样是快电,华为公司在中央展台亮相了“新一代”全液冷超充,其“一秒一公里”的口号,加上“蓝红”两色的线路管,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询问。

  “一秒一公里的技术是可以达到的,但不是每辆车都能实现这个速度。”华为展台工作人员介绍,很多车型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使用超充技术,所以其硬件无法实现快速充电。但随着超充技术的推广,未来肯定会有更多车型考虑超充技术。据了解,本届智博会上,华为已和九龙坡区签约,将把这一技术在重庆落地推广。

  不只是充电,在本届智博会,还有很多前沿技术一一亮相,让人大开眼界。

  西部(重庆)科学城入驻企业承泰科技展示了最新的“4D成像雷达”,有望成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航感知方案的新潮流。承泰科技带来的座舱活体监控技术,能够在车辆停下后,对内部活体进行感知监测,如果发现儿童、宠物等活体遗留在车内,会通过灯光、声音、短信等方式提醒车主。泽镜公司展示了“电子外后视镜”技术。这一技术将后视镜变成了“后视摄像头”,再通过主控器连接舱内显示系统,具有超大广角、抗眩光、雨雾天适用等优势。

  新场景新领域新技术在“萌芽”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不仅是汽车产业的变革,更催生了无数以汽车为载体的“新赛道”。智博会上,不少企业就将这些正在“萌芽”的新场景、新领域、新技术展现了出来。

  广阳湾光充储泊基础设施示范区展台,向人们展示了拓展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的“未来画卷”——小区、充电站、智慧停车楼、码头的建筑物顶部遍布光伏板,并配套建设储能设施,新能源汽车泊车即充电,空时则储电。该项目实施者——重庆市绿色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投资约50亿元,在全市建设充换电站约1800座。

  各类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中衍生出的新平台,也在智博会上百花齐放。

  例如重庆高速智慧云控平台就打造了一个高速公路的“数字世界”,该平台基于实景建模、高精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车辆、机电设备、路域环境等的管理,不但可支撑收费站分流诱导、特情处理,在隧道和路段场景下,还可实现车辆全域跟踪、事件秒级发现与定位,为应急处置提供支撑。

  国家电网展台,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的巨幅屏幕上,无数彩色光影交织闪烁,实时显示着当日充电电量、充电桩数量、累计充电电量等数据。据介绍,该平台已经成为全球覆盖面最广、服务能力最强的充电服务平台之一,新能源汽车车主通过“e充电”App,便能在全国范围享受充电服务。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通过国家验收

  • 大批候鸟飞抵天津七里海湿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元人民币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2025-02-27 09:15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2025-02-27 09:37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02-27 09:22
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24小时解答疑难问题,为研究人员查找资料……“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学研究场景正在北京部分高校实现。AI浪潮已至,智慧校园是大势所趋,但AI与教育的融合仍有赖于师生素养提升、技术适应性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2025-02-27 09:18
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美航天局表示,小行星“2024 YR4”不再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测试行星防御科研和预警流程。
2025-02-27 09:16
26日,全国规模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
2025-02-27 09:24
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2025-02-26 09:52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末端,是东南极冰盖的溢流区之一。
2025-02-26 09:51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联合瑞士巴塞尔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
2025-02-26 04:20
近日,记者从吉林大学获悉,该校联合中山大学组成科研团队,发现了高温高压下石墨经由后石墨相形成六方金刚石的全新路径,并人工合成出高质量六方金刚石块材料,
2025-02-26 04:20
马家窑文化距今4000年的彩陶罐、红山文化神秘的陶塑人像、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圆斝、山东滕州前掌大西周遗址出土的彩绘漆器……不同材质的文物是如何被修复的,又是如何被考古学者破译出古人留下的种种信息,复原出他们的生活图景?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推出的“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答案就藏在其中。
2025-02-26 04:25
共筑数字童年新生态”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手机防沉迷座谈会”在京召开。李国强指出,沉迷手机不仅可能会导致视力损伤、睡眠障碍、颈椎问题等生理健康问题,还容易引发社交焦虑、注意力不专注等问题。
2025-02-25 09:34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2025-02-25 09:32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通常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全方位关照,从而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
2025-02-25 09:31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
2025-02-25 09:30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5-02-25 09:29
一场以“项目经理人机制”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管理范式变革正在上海悄然推进。
2025-02-25 09:26
“蛟龙”号计划2月份完成水池试验,3月组织实施南海海试。
2025-02-24 09:30
2月21日,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国产载人飞艇“祥云”AS700电动型AS700D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科研首飞,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2025-02-24 09:26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构建了野生和栽培辣椒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揭开了辣椒性状演化奥秘。
2025-02-24 09: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