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激活“文化库存” 赋能文旅发展
我市启动经典抗战话剧排演工程
本报讯 (记者 韩毅 见习记者 刘一叶)抗战戏剧文化,是重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中国话剧界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如何激活“文化库存”,传承弘扬抗战戏剧文化,用经典照耀现实,推动重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4月5日,光辉闪耀抗建堂——经典抗战话剧排演工程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抗建堂剧场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戏剧名家齐聚一堂,为重庆建言献策。
当天,研讨会围绕我市正式启动的经典抗战话剧排演工程展开,与会专家踊跃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据介绍,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抗战戏剧运动,成就了中国话剧发展的黄金岁月,重庆因此成为一座“用戏剧传唱春秋”的城市,留下了“周恩来七看《风雪夜归人》”等佳话。
以本次学术研讨会为标志,我市正式启动了经典抗战话剧排演工程。该工程旨在结合时代精神,把经典抗战话剧复排出来,推动重庆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话剧IP”。目前,初步计划复排5部。
“重庆是一座英雄之城,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留下了一段永不褪色的抗战记忆,成就了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的一段辉煌。”研讨会上,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表示,抗战戏剧文化不仅是重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中国话剧界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对推动中国话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他说,复排经典抗战话剧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工程,将进一步推进抗战戏剧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树立重庆独有的特色文化品牌形象和城市文化旅游名片,还为新时代中国话剧的不断繁荣发展树立了典范,带了一个好头。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马也称,重庆的抗战戏剧文化,不仅是重庆的宝贵资源,也是中国的资源、民族的资源,复排经典,可让经典“活”在当下,展示其极强的生长性和成长性。
著名剧评家、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原主席廖全京表示,抗战话剧不是一个简单的戏剧现象,它更是抗战时期的一种文化观念、美学观念,而这些观念今天还活着,还存在着,还要发展下去,复排很有意义。
复排经典抗战话剧,激活“源头活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动融合创新发展,是一招好棋。关键是,怎么做,才能让这些沉睡在历史剧本中的戏“活”起来、“火”起来。
“实施经典抗战话剧排演工程,是重庆文化工作者的正道之举,也是发展戏剧的牵引之举。”研讨会上,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表示,复排工作很重要,但光是复排还不够,还应选、演、创——选就是选出一批经典,演就是演好一批经典,最后是努力创作新经典。其中,“选”有两个最基本指标:一是当时的思想高度、艺术高度;二是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契合。“创”,即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新品,创作人员要放开手脚创作,打磨出一批体现时代审美的新经典,推动重庆话剧迈上新台阶。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彭涛称,经典抗战戏剧排演工程的实施及推进,要维护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把握好抗战戏剧与新时代的关系,抗战戏剧是中国话剧的一个高峰,重新排演要符合时代需求;二是要把握好文化传承与现代性的关系,传承经典戏剧文化,要立足当代,有现代性眼光、注重形式创新、时代审美创新,才能够吸引现在的观众;三是要把握好复排工作与市场的关系,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