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记者 赵伟平
“小峰师傅,你再看看我栽的这几棵柑橘苗啷个样?”
“老辈子,比您之前栽的好多了,稍微再稀疏点就更好了。”
2月3日,在渝北区木耳镇石鞋村210国道旁的山坡上,得到“小峰师傅”的肯定后,卢志华高兴得扯着嗓门朝围观的村民说:“现在我也算半个专家了哟。”见卢志华得意洋洋,村民邓孝素不忘拆台,“老卢,就你还半个专家,我看你是猪鼻子插大葱——装象。”在场的10多位村民被逗得哈哈大笑。
卢志华提到的“小峰师傅”名叫肖峰,今年21岁,是来自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62岁的卢志华是石鞋村二十一社的社长,是当地有名的种地能手,为啥在栽柑橘苗这件事上,他却管肖峰叫师傅呢?
去年5月,按照镇里农旅融合项目的规划,包括石鞋村在内的1000亩土地,要连片打造成一座现代化柑橘园。
“当地村民不乏种地好手,但他们种地更多靠的是经验,而现代化的柑橘园,要求柑橘苗栽种、枝条修剪、施肥管护都得按标准进行。”石鞋村党总支书记李天纯解释。
为帮助村民科学栽种果苗,从去年7月开始,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选派了两批次近20名大学生到木耳镇的田间地头实习,其中肖峰在内的第二批次10名学生是去年12月底来到木耳镇的。
“我当了大半辈子的农民,不就种个柑橘嘛,哪来恁个多讲究?”“我们虽然没文化,种了几十年的地,也没人说我庄稼种得不好”……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
卢志华的反应尤为强烈,他找到李天纯说:“你让我们把土地交给村集体,我们二话不说举双手赞成,可你要我们跟这群娃娃学,能学啥?如果非要学,那就和我比试,比赢了,我让大家都听他们的,要是输了,你把他们送走。”
一场果苗地里的“擂台赛”在卢志华和肖峰之间展开。
30分钟后,卢志华和肖峰各栽种了10多棵果苗。但不同的是,卢志华栽种的果苗东倒西歪,行距、高矮不统一,相反,肖峰栽得不仅整齐,每株柑橘苗也修了枝,看起更精神。
“老辈子,你们都是种地的行家,但现在种地,不能像以前那样粗放。比如,苗子栽矮了,枝条容易被积水淹没,同时离地面近了,还容易感染病虫害;再比如,枝条上的芽包多了,如果不修枝,就会影响树形……”见肖峰说得头头是道,卢志华很快服了气,开始称肖峰为“小峰师傅”。
山坡上冷风阵阵,村民们却干得热火朝天,跟着学生娃学得有模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