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演唱会明年都快排满了!”——北京演艺经济“热”中求“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北京> 要闻 > 正文

“演唱会明年都快排满了!”——北京演艺经济“热”中求“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5-09-30 10:58

  打开“00后”邵亚晴的微信朋友圈,一组组九宫格照片构成一首“夏日狂想曲”——13场演唱会,13次与音乐的快乐奔赴。

  6月以来,孙燕姿、林俊杰、任贤齐、陈奕迅、“五月天”等众多歌手、乐团“扎堆”北京开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歌迷相聚于此。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假期,韩红、张碧晨等歌手也将在京举办演唱会,演出市场持续火热。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北京举办营业性演出超4万场,吸引观众超100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37亿元。其中,大型演出活动194场,吸引观众超38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27亿元。可容纳10万名观众的“鸟巢”今年下半年档期已排满,2026年主场档期也已近排满。

  当演唱会成为城市流量的入口,小小票根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演艺经济正为“演艺之都”北京注入澎湃动能与活力。

  首演经济:“看演唱会,来北京!”

  “我专门提早来,希望能买到限量版演唱会‘鸟巢杯’。”7月25日下午,距离“五月天”演唱会开始还有3个小时,来自澳门的观众黄颖思已在检票口等待。从山西赶来的郭雪,还特意带上了12年前在“鸟巢”看演唱会时购买的明信片——“这是我的青春记忆!这次来要在北京看6场演唱会。”

  当下,演唱会已经从单一的娱乐活动升级为情感共鸣与社交体验的载体。当为心仪的歌手或乐队欢呼尖叫,当数万支挥舞的荧光棒汇成一片星海,当熟悉的旋律敲击心灵勾起段段回忆……“情绪价值”成为无数观众“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的动力。

  “很难不被打动!去现场看过演唱会后,感觉浑身都充满了电。”邵亚晴兴奋地说。很多受访观众表示,演唱会就像心灵的“加油站”,短短几个小时的全情投入,能让人忘记烦恼,也能汲取很多感动和力量。

  “演唱会的集体性消费特点能促发强大的情绪传染机制,显著激发情绪共鸣,更普遍地满足人们情感诉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说。

  在北京,高品质、多元化的演艺供给为观众提供了丰富选择。“鸟巢”自3月就开始举办演唱会,比往年早了近1个月;华语流行歌手、新生代歌手、外国艺人等纷纷登台;张杰、林俊杰、陈奕迅等多位歌手在北京连开演唱会场次超过5场。

  国家体育场公司总经理冯伏生介绍,2025年“鸟巢”万人以上演唱会场次和观众人数再创新高,头部歌手“连开”成标配。今年全年预计举办万人以上大型演唱会超50场次,预计将吸引280万人次观众到场观演。

  “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城市服务三方面共同作用,催生了当下演艺市场的火热。”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郑芳说,今年4月,北京出台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10条举措,鼓励在京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优先支持将北京作为全国唯一一站、在京首演和全国巡演首站落地北京项目。

  除了政策支持,北京还优化大型营业性演出“一件事”集成办理模式。“原来串联着办的,现在可以并联办理。”郑芳说,审批时限最多由35个工作日减少至6个工作日,审批材料由单事项依次办理时的38件减少至集成后的22件。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观众可依照不同的票面颜色快速入场“鸟巢”,散场后还有延时运营的地铁公交等待……演唱会举办前后,北京文旅、交通、公安等多部门联动保障,为观众留下温暖的城市记忆。

  乘数效应:用票根串联消费链

  去首钢园与歌手形象公仔合影,到朝阳公园“五球”前和其他粉丝大合唱,在各个快闪店采购明星周边产品……这个夏天,“00后”孔令思一点没闲着。“北京今年有太多打卡点,很多以前没去过的地方,这次都走了个遍。”她说。

  来自广东东莞的李柏熙第一次来北京,连看了两场演唱会,直呼过瘾。“场馆周围酒店‘一房难求’,太火爆了。”他告诉记者,除了看演唱会,他还去了天坛公园、景山公园和北京环球影城游玩。

  观演前为自己打造一套演唱会专属妆造、散场后相约好友去周边餐厅继续欢乐、看演唱会之余打卡周边旅游景点……火爆的演唱会串联起商场、酒店、文旅等多元业态与场景,“演唱会+”效应带动消费增长。

  业内常以“乘数”来测算演唱会对消费增长的推动力。记者从北京市了解到,今年1月至8月,鸟巢万人以上演唱会售票243.5万张,票房收入15.4亿元,带动周边吃住行游购娱收入92亿元,拉动比约1:6。

  繁荣的演艺市场也为华熙LIVE带来了显著的客流与消费提升。“大型演出活动单日可吸引超过18万人次的客流,带动商圈整体消费。”华熙LIVE·五棵松数字传媒中心总经理常婷婷说,餐饮业态在演出日营业额可达平日的1.5倍左右;休闲娱乐消费同步激增,酒吧、Livehouse等夜间业态客流增长50%以上,散场后时段消费占比提升近30%。

  QMEX库迈·墨西哥餐吧五棵松门店负责人王思元告诉记者,如果当晚有演唱会的话,客流量会比平日翻倍。“散场后会有很多观众到店,凭票根还可以享受特定酒水5折优惠。”

  从一张演出票到一条消费链,从一场“欢聚”到一座城的文化名片,北京演艺经济的火热印证了文化赋能城市的无限可能。今年“五一”假期,昌平区依托“2025千帆音乐·元气森林音乐节”,推出“一张票根玩转昌平”促消费活动,实现综合收入超6500万元;延庆区2025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开幕首日吸引超3万游客,世园公园周边酒店入住率100%,三天带动直接和衍生消费达6000万元。

  “大型演唱会的经济辐射力形成了‘以演出场馆为核心、向全城扩散’的消费浪潮,除了场馆周边的直接消费带动外,在跨城观演趋势下,北京核心商圈以及整个文旅产业链消费活力不断增长。”郑芳说。

  演艺+:“演艺之都”名片更亮

  在北京,除了倾情投入一场演唱会,还有很多观演选择:去国家大剧院欣赏一场世界经典歌剧,走进百年戏楼正乙祠听一曲《牡丹亭》,在天桥艺术中心“邂逅”原版引进音乐剧,或是漫步亮马河畔参与一次露天即兴演出……

  “演唱会是现在年轻化‘破圈’很重要的一个切口,我们也在积极打造‘演艺+’,构建传统与现代交织、经典和潮流共生的‘演艺之都’城市形象。”郑芳说。

  北京演艺集团推出音乐剧《基督山伯爵》中文版“假面舞会+演出票+酒店住宿”套餐,打造“艺术+旅游”一站式服务;爱乐汇、嘻哈包袱铺等演艺机构为商业街区注入舞蹈、音乐会、脱口秀等演艺内容;开心麻花·花花世界集合沉浸剧场、音乐戏剧酒吧、剧本游戏等多元空间,形成集演出、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业态……不断推陈出新的“演艺+”创新场景,持续释放演艺经济对城市消费的拉动效应。

  “北京演艺经济的发展,始终在探索守正与创新的统一。”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副教授胡娜说,一方面,一批业态融合、场景聚合的演艺新空间“焕新”城市空间活力;另一方面,传统院团也在运营理念、方式上更加开放,通过公益活动“打开专业的大门”,让老百姓随处都能看到优质演出。

  新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传统剧场、园区街区、商业综合体等活化空间、丰富演出样态,为城市活力增添新引擎;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借助超高清直播、全景声系统等先进技术,让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飞”抵更多人身边;歌剧《指环》之《女武神》、话剧《风雪夜归人》、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舞剧《主角》、音乐剧《寻找李二狗》等精品剧目在京成功首演,英文原版音乐剧《日落大道》等世界经典剧目将北京作为全国首演首站,“演艺之都”星光璀璨。

  “北京文化氛围浓厚,剧场数量多、风格多样,精品好剧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新加坡女孩林家怡在北京连看了《大状王》等多场演出,还期待在这座文化之城体验更多惊喜。10月至12月,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话剧《一仆二主》、舞剧《卡门》等世界经典剧目将来京首演、巡演。

  “戏”聚北京,大幕不落。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郭怀刚表示,北京将坚持深耕细作,营造良好文艺生态,汇聚各方人才,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着眼“演艺+”多元融合发展,激发文商旅消费活力。“北京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时尚活力,希望所有到北京看演出的观众都能有一份独特回忆。”(记者 董素玉 乌梦达 杨淑君)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桑龙高速建成通车

  • “乾隆花园”将向观众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