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是北京汽车博物馆开馆的第十四年。作为中国首家由政府主导建设的汽车专题类博物馆,汽博馆始终秉持“开门办馆、融入社会”的宗旨,十四年来累计接待观众超千万人次,荣获国家级、市区级、行业荣誉470余项,成为国内汽车文化研究与科普教育的重要地标。
十四岁的汽博馆正青春,以蓬勃之姿迈向未来。其魅力不仅体现于奖牌与称号上,更蕴藏于十四年积淀的汽博力量之中。
推陈出新:发挥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进取之力
近年来,汽博馆紧扣时代主题,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展览活动。在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之际推出了“从突围到辉煌——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专题展”,系统回顾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弘扬中国汽车文化。中法建交60周年,举办“驭·鉴——中法汽车文化交融之旅”专题展,带观众们一同了解双方在汽车工业发展中的深度合作与文明互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汽博馆推出“戎耀——从烽火轮痕到智造征途”军车主题展,以历史致敬未来。
此外,汽博馆还与车企携手合作,先后引入问界M9、小鹏旅航者X2飞行汽车作为展车,更新馆内资源环境及智能化交通主题展区,展示了智能芯片、激光雷达等智能化交通新科技。发挥着汽博馆收藏记录汽车历史,传播中国汽车文化的职能。
汽博馆在以“车”为载体,汇集不同国家、品牌特色,系统讲述世界汽车百年发展史的同时,也深耕行业前沿,以科技创新探索发展。率先引入新技术,用科技赋能展陈。打造全国首部汽车VR空间大电影《CAR时空·能源觉醒》,借助MR与VR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时空冒险体验。同时,开发“汽车科普AI数字人”,通过部署线上线下“两端”智慧科普服务模式,构建青少年多渠道成长成才的教育新生态。推出“移动汽博馆沉浸式数字展览体验项目”,以数字化交互技术开辟汽车文化传播新路径。更新改造展区,汽博馆四层“极限驾驶(高级版)”上线专业的赛车模拟器,提高观众的游玩体验。
科普研学:赋能成长的育才之力
汽博馆联合多方合作伙伴,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科普教育及研学项目,包括全国科普月、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打造寒暑假系列活动、传统节日系列活动等。通过“低碳出行家”科普桌游、“汽车大咖说”讲座、“汽车环游记”研学路线等形式,将专业汽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公众。创新推出的融媒体出版物《汽车博物馆寻宝之旅——车辙的千年印记》及“乐学汽博科普游”等汽车主题研学活动,充分融合互动与学习。打造“汽车有意思”青少年科学节科普品牌IP,聚焦汽车科技与青少年教育的深度融合。原创科普情景剧《时空穿梭:寻找龙芯之旅》、“玩转汽博科普秀”等活动也广受欢迎。
文化客厅:打造全民共享空间的开放之力
如今的博物馆早已超越传统的收藏与展示功能,成为历史与现实交汇、知识与体验融合的沉浸式文化空间。汽博馆积极融入城市发展,致力于打造全民共享的文化客厅,为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注入新活力。深度融入城市生活,积极参与服贸会、北京国际潮流车文化展览会等大型活动,并依托“2025汽车美好生活节”、文化市集等形式,构建辐射四周社区、校区的“汽博美好生活圈”,让市民在“家门口的车展”中感受“生活因汽博更美好”。馆内二层还打造了“汽车书苑”,实现了汽车文化与全民阅读的深度融合,为“书香丰台”建设增添新的文化内涵。
学术研究:深植行业根基的探索之力
汽博馆与汽车报社等多方机构合作举办行业专题会议、学术活动,如“推进交通文博场馆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学术交流会”,促进了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成立学术委员会,创办《汽车文化研究》学术集刊,搭建汽车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专业平台,推动汽车文化深度挖掘与传播。此外,还与北大材料学院等多所高校合作,共建“科普实验室”等,推动前沿科学知识的公众普及。
通过这些举措,汽博馆不仅展示汽车的过去与现在,更积极探索汽车文化的未来表达方式,彰显了专业性与前瞻性。
国际交流:连接世界汽车文化的合作之力
作为首都重要的文化地标,汽博馆始终以车为媒介,向世界展示中国汽车工业的魅力,讲述中国汽车故事。
近年来,汽博馆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至今,累计接待来自阿根廷、巴西、哈萨克斯坦等50余国家的120余名外国记者及政府官员参观汽博馆,体验中国新质生产力。汽博馆还接待了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一带一路”国家数字产业培育研修班,与意大利Mille Miglia博物馆、俄罗斯莫斯科交通博物馆等国际知名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持续拓展国际“朋友圈”,促进世界汽车文化交流互鉴。
志愿活动:发扬奉献为本的服务之力
服务意识是汽博馆工作的核心。不论是馆内工作人员还是志愿者团队,都不仅是展品的守护者,更是汽车文化的传播者。博物馆通过构建多元化志愿服务体系,将奉献精神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让服务充满人性的温度。
其中,“雷锋季”活动成为志愿服务与精神传承的集中体现。自2012年起,汽博馆持续打造“雷锋,一个汽车兵的故事”主题活动,如今已形成集“一部剧、一堂课、一首歌”等为一体的“六个一”品牌模式。活动不仅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更成为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志愿文化培育的生动实践。
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的结合,在汽博馆得到了自然而生动的诠释。通过“礼遇志愿,一家人都来做志愿者”等活动,以家庭联动方式,将志愿服务精神广泛传播。此外,节假日期间,汽博馆内也充满了忙碌在一线的志愿者们。从身着蓝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到充满活力的“小小讲解员”,再到“雷锋季”传承红色基因的志愿服务者,志愿者已成为汽博馆亮丽的风景线。
十四载风华正茂,十四载砥砺前行。汽博馆以开放的姿态、专业的精神、创新的实践和温暖的服务,构建起连接人、车、社会的文化殿堂,成为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城市文化客厅。(芮佳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