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张阿姨,您看,点开这个‘京通’小程序,找到‘医保家庭共济’,把您儿子加进来,以后您去社区医院拿降压药,就能直接刷他账户里的钱啦!”在大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大厅,北京市朝阳区医保局的小冯正半蹲着,耐心地给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演示手机操作,屏幕上的每一步都被放大,老人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围观的几位老人伸着脖子,恍然大悟:“原来手机点几下就成啦!”
这番热闹的场景,正是朝阳医保着力打造“包片联基层,服务零距离”的工作效果。朝阳医保局创新推行领导包片工作机制,常态化下沉街乡、窗口一线。通过主动服务、分类指导,将政策宣讲、技术支持和倾听民需融入基层走访调研,力求精准落实医保政策、高效回应诉求、提升基层服务质效,真正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现场指导:让业务办理不再“卡壳”
聚焦服务强指导,解决具体业务操作难题。针对基层街乡便民服务中心医保经办人员反映的业务流程不熟、系统操作不精等问题,朝阳医保局的工作人员们对辖区43家便民服务中心百余名医保经办业务骨干开展业务培训,通过“政策﹢实操﹢互动”的全方位学习,全面强化基层医保队伍的政策执行力与服务精准度。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深入各街乡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精准指导。针对街乡反映的“手工报销材料初审易出错”等常见问题,朝阳医保深入大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手工业务走访调研与交流培训活动,医保局业务骨干结合日常审核常见问题,围绕手工报销业务政策要点、经办流程、材料规范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显著提升了基层材料受理准确性。
板凳课堂:让政策解答不再“断线”
为破解政策知晓度不足、解读不精准等难题,医保局的工作人员变“被动问答”为“主动宣讲”,创新“专题调研﹢医保宣传”形式,将政策送到社区和群众身边。调研组联合酒仙桥街道深入社区开展“共朝美好医路同行”主题医保政策宣传活动,帮助居民及时了解异地就医备案、个人账户等最新政策。居民们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在常营乡便民服务中心则针对老年群体聚焦“北京普惠健康保”保障范围、理赔流程及家庭共济账户使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通俗化讲解,现场发放精心编制的图文手册。走访调研期间,累计发放各类医保政策宣传手册、彩页及操作指南等材料2万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逾2000人次,真正让医保政策变得可感、可知、可用。
开门纳谏:让服务优化不再“盲行”
至论本求编简上,忠言乃在里闾间。政策是种子,民意是土壤,只有把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才能结出惠民之果、固本之实。朝阳医保坚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倾听群众的“原声音”,掌握一线的“实情况”,找准服务的“发力点”。调研期间,广泛收集一线经办人员与办事群众的真实声音,共征集到政策宣传、系统优化、服务流程等方面意见建议近百条,为精准施策提供了宝贵依据。对收集的问题建立台账、销号管理,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立行立改推动调研成果迅速转化落地。针对朝外街道反映的“更改定点医院次日生效导致就医不便”问题,工作人员迅速上报市医保,经过多方协调和可行性论证,现建议已被采纳,系统正升级完善,政策落地将惠及全市三千多万参保人;来广营地区反映的“交通事故导致居民无力承担大额医疗费用”的问题,朝阳医保最终使用医保基金先行支付,切实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八里庄街道的低保户13万余元医疗费不能实时结算,朝阳医保积极协调医院、系统工程师等多方力量,最终实现了实时结算……截至目前,累计解决系统操作、材料受理等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上千件,超过95%的合理建议纳入转化通道并加速落地,切实将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办到百姓心坎上。
如今走在朝阳街巷,变化悄然发生:便民服务中心的医保窗口摆上了老花镜和放大镜;社区宣传栏张贴着最新医保政策的宣传海报;大爷大妈们熟练地用手机申请异地备案……这些点滴改变,正是大走访大调研结出的民生果实。
朝阳医保人的身影,活跃在街乡便民服务中心的窗口旁、社区的“板凳课堂”上、意见征集箱的方寸之间。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耳朵倾听民声,用行动破解难题,让医保政策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带着温度、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捷与保障。“沉下去”的走访调研,迈出的是最坚实的服务路径;朝阳医保人的“务实脚印”,丈量的是最真实的民生诉求,朝阳医保正一步步把民生期盼,转化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实景。(董莎莎)